伏羲画卦(4)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

伏羲画卦(4)


栏目: 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      作者:佚名

  四、筹策计数
  
  语云: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
  
  所谓运筹者,算计谋划也。继结绳记事后,华胥部落内复又添加筹策计数新法。结绳记事之计数法,究竟肇端于何人之手,世事茫茫,已难以考证。而发明筹策计数之方法,实应归功于伏羲与女娲兄妹也。而其起因,则发端于捕捉蜻蜓、蝴蝶以饲喂蚂蚁之儿童嬉戏。吾人谓偶然性有其必然性,必然性亦源于偶然性,其斯之谓与?
  
  数月后,华胥氏与雷夏氏远牧归来,率部落民众返回成纪,伏羲与女娲拜迎其母华胥氏及其父雷夏氏于成纪郊野之外。因彼时仍属母系氏族之社会,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只识其母,而未知其父。雷夏部落首领途经华胥部落地面后,即率领其部落民众径直返回其领地雷夏泽地境矣。华胥氏与伏羲、女娲兄妹二人数月不见,母子间彼此倍感亲切,问长问短,唠叨不绝。伏羲与女娲叨陪母对,有问必答,终朝不倦。华胥氏乃顾盼二儿曰:“吾儿吾女,为母离家数月,汝兄妹二人每日间如何打发时日乎?”伏羲率尔而对曰:“阿母,吾与女娲二人捕捉蜻蜓、蝴蝶以喂蚂蚁,虽为儿戏,亦颇有趣味也。”女娲继而言曰:“阿母,妹问兄长伏羲蜻蜓、蝴蝶之数目,兄长乃以细竹棍代蜻蜓、蝴蝶之数目, 送与我也。”伏羲复又抢先其妹女娲而言曰:“我喂蚂蚁,妹女娲杀死蚂蚁,杀死一只,则亦以一细竹棍还赠我。女娲所杀死蚂蚁为数甚多,我所送之细竹棍不够用也。”
  
  华胥氏闻言,顿时为之为之幡然顿悟,乃反复询问端详,窃喜风兖部落内于结绳记事外,更得一新颖计数形式焉。而此新颖记数法,盖产生于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捕捉蜻蜓、蝴蝶以喂蚂蚁之儿戏,殊是难能可贵也。
  
  华胥氏受此启发后,遂于狩猎之期,嘱部落族人以竹棍代结绳,以记猎物之数,竟然屡试不爽,较之结绳以记事,大为便捷矣。且其筹策之物,随处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结绳记事之优势,而无摘毛搓绳之烦劳,堪称甚如人意也。
  
  华胥氏与族人喜之不胜,遂将日间捕获之小野犬六只,送与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喂养,以褒奖其筹策记事之发明也。伏羲与女娲兄妹得此雏野犬,如获至宝,精心喂养,爱不忍释,日则携其外出,夜则与其共宿茅屋,跬步难离。伏羲谓女娲曰:“汝为女孩,雌性幼犬当归属于汝。吾乃男性,雄性幼犬,自当非我莫属。于是,二人遂各负其责,分饲幼犬,其亲密程度不亚伴当。伏羲以石刀将竹竿劈开,削成竹片,竹青面谓之阴,竹白面谓之阳。以阳竹片代指雄幼犬,以阴竹片代指雌幼犬,一犬一画,刻于竹片之上,以记其数。由是而阴、阳二数码,得以问世矣。
  
  伏羲与女娲兄妹随其母华胥氏居成纪,其父雷夏氏远居雷夏泽部落,两地往来颇有距离,甚为不便。父子之情,乃人类天性之本能。虽禽兽皆爱其幼,矧伊人乎哉?雷夏氏思念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之情日炽,往来两地之频度与日俱增。忽一日,雷夏氏遂谓华胥氏曰:“吾二人分居两地,来往甚为不便。吾思念二子,忧心如焚。你我二人何不将华胥部落与雷夏部落合为一体乎?吾二人往来方便,吾与二子亦不致日日睽违也!”华胥氏曰:“两部落可合并,男、女首领未可合并。敢问华胥部落与雷夏部落,合并后由谁执掌乎耶?”雷夏氏曰:“吾得与伏羲、女娲二子日夜相处足矣,华夏二部落,由汝作主可也。”二人商妥既定,乃资询于二部落民众,众人皆欢呼雀,赞同其合并事宜。于是,华胥部落与雷夏部落乃择一晴朗之日,合并为一共同体,谓之华夏之国。华胥氏膺天之命,不负众望,得成华夏国首任国君焉。
  
  伏羲与女娲自获幼犬之日始,二人仍依旧规,于历法结绳系统内逐日打结,以记其时日。弹指挥斥之际,以逾九月之时日矣。二人分饲之六只野犬,业已长成大兽矣。伏羲与女娲虽日以茅舍中之肉食喂养之,然野狗野性难泯,时时相约进入深山野林间,捕猎野兔、山雉等野物,叼以还家。野犬悉数长大,伏羲与女娲欲将其放归山林野外,孰料屡放屡归,逐之不去。伏羲乃谓女娲曰:“此野犬逐之不出茅屋,何不让其留于茅舍内乎?日则可以捕获野物,夜则可以作人伴当。如此好事,亦何乐而不为也。”女娲闻言,喜出望外,拍手赞同曰:“兄长所言,甚合我意。我饲养幼犬九月,彼此情深,犬难离人,人难离犬。将其留饲于茅屋内,实乃上善之好事也。”由是,经伏羲与女娲兄妹饲养,野犬乃驯化为家犬矣。
  
  一日午后,伏羲与女娲兄妹慵懒倦卧而起,双双步出茅屋外,忽见雌雄三对家犬,竟于茅屋外草地间行那雌雄交媾之事。三对家犬,两两粘连成一体,精、气、神十足。女娲见状大惊,不知是何缘故,遂以木棍趋前驱赶之。岂料三对家犬,两相粘连,棒打鸳鸯不分散,牵牵挂而行,殊为狼狈不堪。伏羲乃谓女娲曰:“阴阳交媾,化生万物,实乃天地成仁成德之大道也。吾妹休得多管闲事,做出愚蠢事体,随其自然可也。”
  
  雄犬为阳,雌犬为阴,阴阳搭配,天地化育之功也。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天地和三江

下一篇:追鱼记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