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人有这样一习俗,凡有儿孙的高龄男女死去,要举行隆重的“莫搓搓”葬礼。谁家的老人死了便放响三声土炮,向三村四寨报告“莫搓搓”的信息。
给死者洗澡更衣后,每天黄昏开始,同宗或近亲女子团团地蹲着围在死者旁,手托着下巴“米刹威”。
“米刹威”是哈尼族女子专为死者守灵时唱的习俗挽歌,哭声夹着歌声,悲调加悲词,娓娓动听,别有风趣。
唱了几句后配以一声嗯哼,犹如老人拖长的咳嗽声一般。据说,这一声嗯哼可使全部感人肺腑的唱词内容打进死者的心坎里,否则,徒哭无功。
在出殡前的几天,丧家男女老少一律脱鞋脱帽,不梳头,不理发,衣着不整,夫妻不同房,表示对死者的沉痛哀悼。
出殡当天,外村亲友抱鸡牵羊,邀集众多男女前来悼丧。丧家至少要宰杀五六头黄牛,除少量牛肉分给外村亲友外,剩余全归村人在村中广场上煮熟共食。
出殡时,丧家请死者的舅舅在堂屋后山墙正处挖开一个大洞。随即,丧家男女老少和近亲,抬着装有尸首的棺木唱着哀伤的挽歌,前呼后拥,穿过墙洞,将棺木抬出,放在房后屋檐下。
这时,聪慧的贝玛守在殡灵近旁,边唱古老规矩歌,边用一节装有五谷、贝壳和银器的竹筒往地下咚咚地剁个不停,竹筒的东西发出一阵阵他朗他朗的声音,正好成为贝玛歌的伴奏。
同时,本村男女老幼和外村来参加的群众,要身着华丽的服装。有的骑着经过打扮而花花绿绿的高头大马,有的男女配成双,边摇扇子边吆喝边跳莫搓搓,围绕丧家房屋团团转。
土炮声不断,大号唢呐长鸣,敲击鼓,有的哭,有的笑,一片狂腾,震天动地,表示惜别老人,直至将死者抬出寨门为止。
这时,莫搓搓人家屋里的一切锅盆碗盏都会摇摇晃晃,哗哗震响,哈尼语称欧朗索,意即大江大海的龙儿看望老人来了。在哈尼族民间流传着一个莫搓搓由来的古老传说。
传说天地刚刚开辟的远古时候,天地间只有一个名叫朋然戛阿玛的妇人,无依无靠,为家,采食山林野果度日。
有一天,她摘野果摘累了,坐在树荫底下休息,乘凉,舒舒服服打起盹来,朦朦胧胧觉得好像吹来一阵徐徐的清风,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说也奇怪,这阵神奇的清风竟使这妇人的肚子、脚、大腿、手膀子、脚趾头、手指头统统怀了孕。过了九个月以后,这妇人生下了七十七种飞禽走兽和人。
不料,孩子一生下地,一个个都跑着离开阿妈。
大儿子是虎,噢噢地叫着,跑进了大森林;二儿子是风,呼呼地不知去向;三是人,流落到了远方;四儿子是龙,看了阿妈一眼,就游进了深深的大江大河里。
留下一个可怜的妇人,孤孤单单过着艰难的日子。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阿妈逐渐衰老了,没有人来照管,身上筋筋柳柳地挂满藤蔓树皮做御寒的衣裳;不能爬树摘果子,刨来箐边的野山药充当粮食。
一个夏天的中午,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老阿妈在一山箐边吃力地刨野山药。刨着刨着,突然树棵唰啦一声响,一只花脖子老虎噢噢地扑过来。
阿妈大吃一惊,一看是虎儿,伤心地说道:“虎儿,我是你妈呀,你连你阿妈也要吃吗?”
“阿妈,我是专门吃肉喝血的,你不要到山箐边来,快走开。”虎儿这样说。
老阿妈非常伤心,想找人儿来照管,可是人儿不知去向,无法找到,只好来到一座悬边呼唤风儿,风呼呼地吼着说:“阿妈,我无影无形,没有心肝肺腑,照顾不了你。请你到别处求救去吧。”
老阿妈伤心地离开了悬岩,来到大海边向龙儿呼救。龙儿听到阿妈凄凉的呼救声,急忙游到海岸边,对阿妈说:“阿妈呀,你太可怜了,可我是大江大海的游龙,无法照顾你呀!”
“我生下了这么多儿子,都是些无良心的孽种,我只有死路一条了。”老阿妈流着眼泪说。
龙儿听了阿妈这番悲伤的诉说,心里非常同情,安慰说:“阿妈,你不要伤心,只要你住得惯,我把你接到龙宫里抚养。”停了停,龙儿又说:“龙宫里有很多泥鳅、黄鳝,是我的卫士,你不必害怕。
龙儿搀扶着老阿妈到了龙宫。刚进门,阿妈见到的是一些不同形状大大小小的麻蛇,龇牙咧嘴,乱叫乱跳。阿妈害怕了,不愿留在龙宫。
第二天天刚亮,阿妈悄声对龙儿说:“龙儿,这地方阿妈住不惯,那些时时张着大嘴的麻蛇多么可怕,我要回去了。”阿妈担惊受怕,分明把泥鳅黄鳝看成了可怕的麻蛇。
既然阿妈要回去,龙儿也就不好挽留了。临走时,龙儿给阿妈送了一包礼物和一对铓鼓说:“阿妈,这包礼物是五谷种子,你带回去撒在山坡上,日子就会好过了。要记住,不能在路上随便打开。”
龙儿接着说:“阿妈,当你快要寿终断气的时候,叫人敲响这对铓鼓。鼓一响,我就看望你来了”。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哈尼族民间故事:猎神
下一篇:寻找火种的孩子(哈尼族民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