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紫钟
石门山西侧支脉毕摩山梁子,明清时期常有白毛野人和棕红毛色人熊出没。
相传在明末清初,有个打山匠带着三条撵山狗,到毕摩山打山(猎)。在密林中狩猎两天,只打到两只花箐鸡。第三天下起了连绵细雨,遇雨成冬,不一会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鹅毛雪花。打山匠和三条猎狗在崖洞里围火取暖,边喝热茶边烤箐鸡肉和荞粑粑吃。没打到山牲口(野兽),却不能让猎狗挨饿,箐鸡肉和荞粑粑都快吃完了。只剩下明天的一顿早饭了。他思谋着吃了午饭就进密林闯闯运气。不料,三条猎狗突然竖起双耳,警觉地东张西望,他晓得猎狗已闻到异味了。接着,猎狗狂吠着离开了火塘,往崖洞后面的山林中窜去。他忙拿起弩子,弩箭蹲在洞外的一棵老栗树背后,等着猎狗把猎物撵到面前。如果是头大猫猫(虎),他即上树张弩射杀,以防不测。
狗叫声越来越近,他听着有些不对劲,狗叫声颤颤抖抖,是恐惧的哀嚎声。若是遇到獐麂兔鹿,狗叫声决不会像这样!看来,不是野猪老熊豹子,就是大猫猫了,他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前方。不好!三条猎狗边狂嚎边跳边后退,反倒被山牲口撵着走。他心中好纳闷:“这到底是什么野兽?猎狗这般怕它,待引来崖洞旁,准备射杀!在猜疑间,前面山坡树枝摆动,传来一串嘎嘎的狂啸声,其声似笑又似怒。哎呀,是人熊!一个浑身披满棕红色长毛的人熊,会爬树、能打死猛虎的人熊!从山坡密林中追下来了。在风雨雪花中,象一炬火把。双手扒开脸前的长发,时快时慢,摇摇摆摆地追下来了。似在戏狗取乐,又像在追狗欲擒,毫无惧怕。三条猎狗不敢窜前嘶咬,一步步后退,用恐惧的狂嚎声向主人报警。
他的心紧张得在咚咚狂跳,他不敢拔刀与人熊拼命。他抽出一枝上了弩箭药的毒箭,搭在已经张弓的弩子上,双眼紧紧盯着人熊,近了,七十步;更近了,三十步,他伸指入嘴吹一声唿哨,猎狗迅速躲开。人熊惊闻唿哨一怔,即站住了,在东张西望。机不可失,他举弩瞄准人熊致命处,叭一声弦响箭发,毒箭射入人熊胸口白毛十字纹。人熊呷一声惨叫,即刻扑倒在地。弩箭药进血封喉。打山匠常用这种毒药涂在箭头对付猛兽。“好险……”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刚离开老栗树根,却见猎狗又惊恐地朝山坡密林处狂嚎。“奇怪!”他往前一看,树枝摆动处,隐隐约约露出棕红色的毛发,一前一后,不好!又来两个人熊了!一箭射杀一个,打山匠却没有那么足够的时间对付两个人熊。快逃,他三步并一步窜入崖洞,拎起背篓,吹一声唿哨,往坡下奔逃,猎狗也扭头随主而去。雨雪纷纷扬扬,地湿路滑,他一路狂奔,一路跌跤。约跑了五、六百步,听到人熊狂怒的咆哮声,想必是看到了被杀死的伙伴……他不敢多想,一直往下跑。也不管跌跤滚爬了,一心只想逃离人熊的追踪。三条猎狗边狂吠壮胆,边尾随主人身后,断后护主。他听到了身后沉重的脚步声,再累他也不敢停步喘口气,不敢回头看一眼。跑了一段路又一段路,下了一坡又一坡,却立着耳朵听动静,直到身后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他悬吊在嗓门的心,才落回到肚子里。他还不敢停步,他又接着跑了一段陡坡,才坐下来休息。他浑身滚成泥母猪,疼痛得象鞭抽。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一路奔逃中跌跤滚爬,总算拣了一条性命。三条猎狗亲热地坐在他身旁,他高兴地摸摸它们的头,拍拍它们的背,这是生死与共的伙伴啊。
从此,这个打山匠再也不敢独个一人上点苍山打山了。
后记:据明代《淮城夜语》“人熊抢亲”典章中记述,在明“成化三载(公元1467年)”,“点苍后山石门有老熊窝。”指点苍山西坡石门山(山麓石门河出水口称石门关),有人熊居穴。记载了点苍山在明代有“白毛野人”和“貌近于人与熊之间”的“人熊”。因“皆人灭其族而与人为仇。”故“历代人熊为害。”“若人与之善,其性可驯。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天宝的福气
下一篇: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三人遇险石门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