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回川平叛,巾帼风采。
不久秦良玉奉令回川扩兵援辽,抵石柱仅一日,适逢永宁宣抚使猓猡族奢崇明反叛。奢崇明以奉诏率兵二万援辽为名,进入重庆,久驻不发,自称大梁王。转而乘虚进逼围困成都,严重破坏了抗清的形势。奢崇明的党羽樊龙占据了重庆后,听说秦良玉带兵回到了石柱,马上派人携金银厚礼去与她联络,想请她共同举兵;秦良玉大怒道;“我受朝延厚恩,正思报效国家,岂能与叛贼为伍!”当即斩了贼使,火速发兵,溯江西上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攻下重庆。紧接着,秦良玉乃挥师西上救援,派民屏、侄儿翼明、拱明率四千兵马倍道兼行,自带六千精兵长驱西进,直赴成都,赶走了围攻成都的奢崇明部众,先后拿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几个大寨,彻底击毁了叛军势力。使成都顺利解围,并一举收复重庆。当解除了成都之围,秦良玉率领白杆兵骑马进城时,成都的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已是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炼得愈加英姿飒爽。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派大将风范,却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醇美。成都市民简直把她视为神明,纷纷在她走过的路上焚香跪拜。
不久秦良玉奉令回川扩兵援辽,抵石柱仅一日,适逢永宁宣抚使猓猡族奢崇明反叛。奢崇明以奉诏率兵二万援辽为名,进入重庆,久驻不发,自称大梁王。转而乘虚进逼围困成都,严重破坏了抗清的形势。奢崇明的党羽樊龙占据了重庆后,听说秦良玉带兵回到了石柱,马上派人携金银厚礼去与她联络,想请她共同举兵;秦良玉大怒道;“我受朝延厚恩,正思报效国家,岂能与叛贼为伍!”当即斩了贼使,火速发兵,溯江西上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攻下重庆。紧接着,秦良玉乃挥师西上救援,派民屏、侄儿翼明、拱明率四千兵马倍道兼行,自带六千精兵长驱西进,直赴成都,赶走了围攻成都的奢崇明部众,先后拿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几个大寨,彻底击毁了叛军势力。使成都顺利解围,并一举收复重庆。当解除了成都之围,秦良玉率领白杆兵骑马进城时,成都的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已是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炼得愈加英姿飒爽。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派大将风范,却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醇美。成都市民简直把她视为神明,纷纷在她走过的路上焚香跪拜。
巡抚朱燮元设盛宴为秦良玉及部众庆功,秦良玉毫爽海量,与当地高层官员同坐一桌,开杯畅饮。酒酣耳热之时,一位临座的巡抚署官员,也许是被秦良玉酒酣面红的神态迷住了,竟忘乎所以地从桌下伸过一只手来,拉住她的衣角抚弄不放;秦良玉很觉烦心,悄悄抽出佩刀,猛地割下被牵的衣角。在座的人大惊失色,秦良玉却丝毫不动声色,依旧举起酒杯,谈笑风声,倒是那位失态的官员羞愧地离开了席位。
成都、重庆收复后,朝延闻报,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拜为石砫总兵官,以嘉奖她的血战功安邦彦的匪首,自立为罗甸王,招兵买马,占据了贵阳以西的千里之地。朝廷又诏命秦良玉率白杆军人黔平乱,秦良玉义无反顾,率师入黔,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杀死了安邦彦,但也牺牲了弟弟秦民屏的性命。
5、北上勤王,轮台赋诗。
大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攻陷遵化,直抵北京城下。次年又向东攻占永平、滦州、迁安三城,形势极为险峻。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两次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先后赶来的十余万官军,均屯驻在蓟门近畿一带,互相观望,畏缩不前。独秦良玉所部率先奋勇出击,秦良玉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年己五十五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好似瑞雪飞舞、梨花纷飘,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泺州、永平、遵化等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为此,崇祯皇帝特在平台召见,赐一品服、彩币羊酒,并亲自赋诗四首褒奖。诗凡四首,不妨把它们抄录在下边:
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二、“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第缨。世上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三、“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将鲜血带胭脂。凯歌马上清呤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请长缨”,“扫胡虏”,尤其第三首的前两句——那是隐括着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这些都明明表示着去抵御外侮,而非内部的“戡乱”。第二首比较好。虽寥寥二十八字,但把明末文恬武嬉的瘫痪状态说得相当剔透。所谓“奇男子”,在我看来,是反语。那不是激昂得出“奇”,而是腐朽得出“奇”。当然,这所指的是那些统治阶级,下在为官为宦,或者可以为官为宦的人。请看吧,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有“献上皇帝一枚”的刘良佐,有率领“大员一百五十六、马步兵三十二万八千三百”而开城投降的大学士王锋和礼部尚书钱谦益,……..这些不都是“奇”之又“奇”的“男子”吗?在清军兵临城下,众多须眉大将贪生怕死,推诿观望之际,能够力挽狂澜的偏偏是一名万里勤王的女将,难怪崇桢皇帝感概万端,视秦良玉为救驾功臣,表示要“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了。
6、保境安民,三阻农军。
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永平四城收复后,她从京师调回四川,明庭留守秦翼明驻扎京畿,捍守京师,留马祥麟,张凤仪在京警备,命秦良玉归家“专办蜀贼。” 先后与罗汝才、张献忠等农民军作战。
大明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克夔州,夔州为四川门户,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夔州距石柱仅三日路程,保夔州即保石柱。秦良玉是朝廷命官,守土有责,石柱是她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迫使张献忠退回湖广。
大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罗汝才屯驻湖广,谋进四川。五月,转克巫山,入瞿峡,直抵夔州。秦良玉再次前往阻击,先后在马家寨、留马垭、仙寺岭同罗汝才激战。扼叛将罗汝才于巫山,斩叛帅东山虎于谭家坪。
同年九月,张献忠、罗汝才联手次弟入川,在竹菌坪(夔州城北)射杀了号称“神弩手”的张令。当时秦良玉与张令互为犄角,但因“趋救不及,转战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秦良玉只好单骑走见四川督抚邵捷春说:“事急矣!尽出吾溪峒卒可得两万人,我自禀其半(自出军粮一半),半饩之官(官府出一半),足以破贼。” 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粮饷短缺,邵捷春没有现粮,未采纳秦良玉意见。秦良玉损失的兵力无法补充;而起义军部队势力强大,如潮水般涌进川蜀,整个战局上,官兵无法取胜。秦玉良万般无奈,只有退保石柱一地。
大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秦良玉升任四川总兵官。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率马步、精兵数十万,长驱直入夔州。秦良玉再交驰援,终因众寡悬殊,只得败归石柱。为了保全家乡,她曾发布了《固守石砫檄文》。
这时京城已被李自成所率领的义军攻破,明思宗自缢于煤山,大明皇朝在风雨飘摇中彻底崩溃,李自成入主京城,张献忠则想牢牢控制住川蜀,以作为自己的据点。张献忠东征西战,几乎囊括了全蜀,却唯对石砫弹丸之地无可奈何。已六十八岁高龄的秦良玉,带着她手下历经百战的白杆兵,不畏强暴,誓死抗拒,一直到张献忠败亡,起义军终没能踏入石柱半步。
7、民族气节,浩气长存。
1644年后金入关,形势骤变,满洲农奴主取代大明王朝,迅速西进南下,凭借屠杀推行一系例野蛮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情况下,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与南明政权息兵相处,转而出现联明抗清的局面。秦良玉也和农民军停止干戈,重新投入抗清的行列。1646年8月,南明隆武政权赐秦良玉“大明太子太保”爵,封“忠贞候”,调石柱兵抗清,秦良玉以七十多岁高龄毅然接受“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奉诏挂帅出征。但因郑芝龙叛变,南明隆武政权旋即败亡,而未能成行。清顺治五年端阳节过后,七十五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兵后,刚刚迈下桃花马,身子突然一歪,溢然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戎马倥惚,驰骋疆场的豪迈生涯。秦良玉晚年虽未与清兵直接交锋,但始终坚持抗清立场,并在石柱地区实行屯垦,保境安民。当时四川地区战祸连连,赤地千里,凄凉残败。附近州县避难归附的百姓十数万家。至1648年秦良玉去世时,在城东南五十里万寿山仍屯有大批粮草。
秦良玉戎马传奇的一生,可歌可泣!她不计安危、舍家破财、爱国爱民的情操,忠贞卫国,至死不渝的高风亮节,博的广大人民的崇敬爱戴。史载秦良玉率部进京后,“驭军严,秋毫无犯”,“都人闻白杆兵至,聚观者如堵,马不能前。”川人曾在秦良玉驻兵遗址筑四川会馆。祠堂内供奉春良玉戎装画像,龛前对联云:
“出胜国垂三百年,在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梓客;
起英魂天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重哭天涯。”
秦良玉不但“骁胆智,善骑射”,长于带兵打仗,而且“兼通词翰,仪度娴雅”。征战之暇还组织女兵纺纱织布,后人凭吊四川营址时曾留下“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笳声杂纺声”的诗句。直到今天北京宣武门外当年秦良玉驻兵之处,仍保留有“四川营胡同”、“棉花胡同”一类的地名,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民族女英雄的深切怀念。
成都、重庆收复后,朝延闻报,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拜为石砫总兵官,以嘉奖她的血战功安邦彦的匪首,自立为罗甸王,招兵买马,占据了贵阳以西的千里之地。朝廷又诏命秦良玉率白杆军人黔平乱,秦良玉义无反顾,率师入黔,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杀死了安邦彦,但也牺牲了弟弟秦民屏的性命。
5、北上勤王,轮台赋诗。
大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攻陷遵化,直抵北京城下。次年又向东攻占永平、滦州、迁安三城,形势极为险峻。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两次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先后赶来的十余万官军,均屯驻在蓟门近畿一带,互相观望,畏缩不前。独秦良玉所部率先奋勇出击,秦良玉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年己五十五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好似瑞雪飞舞、梨花纷飘,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泺州、永平、遵化等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为此,崇祯皇帝特在平台召见,赐一品服、彩币羊酒,并亲自赋诗四首褒奖。诗凡四首,不妨把它们抄录在下边:
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二、“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第缨。世上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三、“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将鲜血带胭脂。凯歌马上清呤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请长缨”,“扫胡虏”,尤其第三首的前两句——那是隐括着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这些都明明表示着去抵御外侮,而非内部的“戡乱”。第二首比较好。虽寥寥二十八字,但把明末文恬武嬉的瘫痪状态说得相当剔透。所谓“奇男子”,在我看来,是反语。那不是激昂得出“奇”,而是腐朽得出“奇”。当然,这所指的是那些统治阶级,下在为官为宦,或者可以为官为宦的人。请看吧,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有“献上皇帝一枚”的刘良佐,有率领“大员一百五十六、马步兵三十二万八千三百”而开城投降的大学士王锋和礼部尚书钱谦益,……..这些不都是“奇”之又“奇”的“男子”吗?在清军兵临城下,众多须眉大将贪生怕死,推诿观望之际,能够力挽狂澜的偏偏是一名万里勤王的女将,难怪崇桢皇帝感概万端,视秦良玉为救驾功臣,表示要“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了。
6、保境安民,三阻农军。
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永平四城收复后,她从京师调回四川,明庭留守秦翼明驻扎京畿,捍守京师,留马祥麟,张凤仪在京警备,命秦良玉归家“专办蜀贼。” 先后与罗汝才、张献忠等农民军作战。
大明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克夔州,夔州为四川门户,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夔州距石柱仅三日路程,保夔州即保石柱。秦良玉是朝廷命官,守土有责,石柱是她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迫使张献忠退回湖广。
大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罗汝才屯驻湖广,谋进四川。五月,转克巫山,入瞿峡,直抵夔州。秦良玉再次前往阻击,先后在马家寨、留马垭、仙寺岭同罗汝才激战。扼叛将罗汝才于巫山,斩叛帅东山虎于谭家坪。
同年九月,张献忠、罗汝才联手次弟入川,在竹菌坪(夔州城北)射杀了号称“神弩手”的张令。当时秦良玉与张令互为犄角,但因“趋救不及,转战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秦良玉只好单骑走见四川督抚邵捷春说:“事急矣!尽出吾溪峒卒可得两万人,我自禀其半(自出军粮一半),半饩之官(官府出一半),足以破贼。” 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粮饷短缺,邵捷春没有现粮,未采纳秦良玉意见。秦良玉损失的兵力无法补充;而起义军部队势力强大,如潮水般涌进川蜀,整个战局上,官兵无法取胜。秦玉良万般无奈,只有退保石柱一地。
大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秦良玉升任四川总兵官。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率马步、精兵数十万,长驱直入夔州。秦良玉再交驰援,终因众寡悬殊,只得败归石柱。为了保全家乡,她曾发布了《固守石砫檄文》。
这时京城已被李自成所率领的义军攻破,明思宗自缢于煤山,大明皇朝在风雨飘摇中彻底崩溃,李自成入主京城,张献忠则想牢牢控制住川蜀,以作为自己的据点。张献忠东征西战,几乎囊括了全蜀,却唯对石砫弹丸之地无可奈何。已六十八岁高龄的秦良玉,带着她手下历经百战的白杆兵,不畏强暴,誓死抗拒,一直到张献忠败亡,起义军终没能踏入石柱半步。
7、民族气节,浩气长存。
1644年后金入关,形势骤变,满洲农奴主取代大明王朝,迅速西进南下,凭借屠杀推行一系例野蛮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情况下,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与南明政权息兵相处,转而出现联明抗清的局面。秦良玉也和农民军停止干戈,重新投入抗清的行列。1646年8月,南明隆武政权赐秦良玉“大明太子太保”爵,封“忠贞候”,调石柱兵抗清,秦良玉以七十多岁高龄毅然接受“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奉诏挂帅出征。但因郑芝龙叛变,南明隆武政权旋即败亡,而未能成行。清顺治五年端阳节过后,七十五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兵后,刚刚迈下桃花马,身子突然一歪,溢然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戎马倥惚,驰骋疆场的豪迈生涯。秦良玉晚年虽未与清兵直接交锋,但始终坚持抗清立场,并在石柱地区实行屯垦,保境安民。当时四川地区战祸连连,赤地千里,凄凉残败。附近州县避难归附的百姓十数万家。至1648年秦良玉去世时,在城东南五十里万寿山仍屯有大批粮草。
秦良玉戎马传奇的一生,可歌可泣!她不计安危、舍家破财、爱国爱民的情操,忠贞卫国,至死不渝的高风亮节,博的广大人民的崇敬爱戴。史载秦良玉率部进京后,“驭军严,秋毫无犯”,“都人闻白杆兵至,聚观者如堵,马不能前。”川人曾在秦良玉驻兵遗址筑四川会馆。祠堂内供奉春良玉戎装画像,龛前对联云:
“出胜国垂三百年,在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梓客;
起英魂天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重哭天涯。”
秦良玉不但“骁胆智,善骑射”,长于带兵打仗,而且“兼通词翰,仪度娴雅”。征战之暇还组织女兵纺纱织布,后人凭吊四川营址时曾留下“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笳声杂纺声”的诗句。直到今天北京宣武门外当年秦良玉驻兵之处,仍保留有“四川营胡同”、“棉花胡同”一类的地名,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民族女英雄的深切怀念。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色情女间谍
下一篇:大起大落:上官婉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