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作者:周吉 中国民间故事网

欢快的麦西热甫

    在维吾尔族民间,各种木卡姆的表演场合首推形形色色的麦西热甫,它是木卡姆生长、传播的社会“活载体”,犹如展示形形色色各种木卡姆的庆典游行花车。

     “麦西热甫”一词源自阿拉伯,原意为“聚会、场所”,现在维吾尔族民间专门用其来称谓群众性的娱乐聚会。

   当代维吾尔族民间经常举行的“麦西热甫”名目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与喜庆节日有关的“麦西热甫”。如为庆祝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宰牲节)、“肉孜节”(开斋节)、“奴肉孜节”(迎春节)及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国庆节”、“劳动节”等节日的到来而举行的“巴依拉姆麦西热甫”(又称“艾依脱麦西热甫”,意为“节日麦西热甫”)以及在男女婚嫁、妇女生第一个孩子、给孩子起名、男孩儿行割礼、女孩儿成年等喜庆的日子里所举行的“托依麦西热甫”(意为“喜庆麦西热甫”),其规模宏大,气氛隆重、热烈。
   ② 与农牧业生产有关的麦西热甫。如在冬日里下第一场雪时为表示“瑞雪兆丰年”而举行的“卡尔勒克麦西热甫”(意为“迎雪麦西热甫”),从下第一场雪后直至春天麦苗返青时举行的“玛依沙麦西热甫”(意为“青苗麦西热甫”),农业丰收后举行的“莫尔胡苏尔麦西热甫”(意为“丰收麦西热甫”),瓜果成熟时在果园里举行的“巴合麦西热甫”(意为“果园麦西热甫”),牛羊肥壮时举行的“卡瓦泼麦西热甫”(意为“烤肉麦西热甫”)等。其主旨为表达对农牧业丰收的渴望和取得丰收之后的喜悦,其规模大、小不一,气氛愉快、欢乐。


麦场上的麦西热甫

  ③ 与社交活动有关的麦西热甫。如为远道而来的亲朋接风的“米芒达其勒克麦西热甫”(意为“迎客麦西热甫”),将已成年的儿女介绍给亲朋好友的“阿依来麦西热甫”,做错事后请求原谅的“凯其里希麦西的热甫”,为了结恩怨、调节关系而举行的“克里希土尔希麦西热甫”,春日里举行的“赛莱麦西热甫”(意为”春游麦西热甫”)以及在农闲时所举行的“卡塔尔麦西热甫”(意为“轮流做东麦西热甫”)等。这类麦西热甫除娱乐欢聚外,还兼有协商事宜、互相帮助的功能。参加者常为一定范围内的亲朋好友,规模适中。


麦西热甫上的技巧表演――顶碗舞

  ④ 与民俗活动有关的小型麦西热甫。这类麦西热甫也被称作“恰依”。如为商定某事而举行的“梅斯来艾提恰依”,为给朋友送行而举行的“霍希里西希恰依”,迎接朋友归来而举行的“卡里希叶里希恰依”,送行和迎归两者又可统称为“赛派尔恰依”,为庆祝盖新房或乔迁之喜而举行的“塔姆恰依”(“塔姆”意为“墙壁”)、“加依恰依”(“加依”意为“地方”)和“乌依恰依”(“乌依”意为“家”)等等。

     举行麦西热甫的地点可以在家庭院落,也可以在葡萄架下或果园草坪。参加麦西热甫的人数不等,少则十几人,多达成百甚至上千人。无论规模大小,人人都把参加麦西热甫视作大事。

     麦西热甫的组织者被称作“依给脱别希”(意为“小伙子中的首领”),他常兼作整个活动的主持人。在他的手下,有几名助手:负责介绍节目和艺人,念说鼓动、赞颂之押韵诗句以增加气氛,搜集和分配钱物的“米尔瓦孜”(又称“米尔夏普”);负责检查纪律,并根据主持人及群众意愿对违纪者作出裁决的“哈孜伯克”;负责执行裁决、实施惩罚的“衙役”(汉语音译)等等。这一整套严密的组织对麦西热甫的正常秩序和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保证作用。举行麦西热甫的时间可以在白昼,也可以在夜晚,由主持人与参加者集体商议确定。届时,人们三五成群渐次来到场地,先相互致礼问候,握手言欢,然后按长幼顺次围圈入座,人人沉漫在祥和、欢快的情绪之中。

     群众性的自娱舞蹈是麦西热甫最主要的内容。其时,坐在一隅的“乃额曼其”(意为“乐师”)和“达班迪”(意为“鼓手”)唱奏起包括木卡姆音乐在内的本地传统歌舞曲,起始的“散板序唱”仿佛是要告诉人们:欢乐的歌舞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作好准备!其功能类似于汉族戏曲中的“开场锣鼓”。待音乐进入节奏,人们便自发地起身入圈手舞足蹈,亦可相邀共舞。在喀什、莎车、和田等南部新疆“十二木卡姆”流传的地区,在麦西热甫上主要唱(奏)“琼乃额曼”部分中的“朱拉”、“赛乃姆”、“穹赛勒克”和“麦西热甫”部分的乐曲,供群众舞蹈。在北部新疆伊犁地区,供群众舞蹈的是每部木卡姆中“麦西热甫”部分的乐曲。在刀郎地区、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都是各种麦西热甫上的首选和最主要的乐曲。在喀什地区和伊犁地区尚可见到一种以聆听“达斯坦”为主要内容的麦西热甫,其间是为大家演唱的主角是“达斯坦其”,他们或演唱民间流传的“达斯坦”,或演唱“十二木卡姆”中“达斯坦”部分的选段。这种麦西热甫的参加者常常以中老年人居多。

     在哈密地区的麦西热甫活动中,妇女都要把平时压在箱底的、极具地方风格的盛装穿戴一身,尚可见到手执鲜花的舞蹈者,他(她)们跳罢一轮后,常将手中的鲜花转交给被自己邀请入围的舞蹈者,鲜花遂在人们手中逐一传递。不知这种表演形式和唐代流传的“花枝令”游戏有无共同之处。

     麦西热甫上群众性自娱舞蹈的动作无一定之规,但在刀郎地区特别是麦盖提、巴楚两县的麦西热甫上却可见到例外:舞者入圈后,随着乐曲按照“且克脱曼”、“赛乃姆”、“赛勒凯”、“色利尔玛”顺序的展开,节奏越来越紧,速度越来越快,舞姿也从优美、端庄渐趋欢快、热烈。在“且克特曼”和“赛乃姆”部分,舞蹈者往往两人一组对舞,待乐曲进入“赛勒凯”部分,无论是神采奕奕的青壮年,还是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无论是须发皆白的老翁,还是头戴花巾的妇妪,人们都会主动地边舞边围成一个大圆圈队形共同行进。至“色利尔玛”部分,舞蹈者们既继续按圆圈队形前进,又开始了自身的旋转,就象地球既要“公转”,又要“自转”一样。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精疲力竭者或旋转不支者不得不退出场外,技艺高超的优胜者在群众的喝彩声中更添了精神。场子内舞者在渐次减少,最后仅剩的二,三人仍在继续着旋转的竞争,观众的欢呼声、呐喊声和掌声此起彼伏,场内场外情绪热烈,气氛达到了高潮,直至在场内决出坚持到最后的一名技艺最高的优胜者时,竞技才宣告结束。

     在每轮群众性自娱舞蹈之间,往往穿插进行游戏或节目表演。维吾尔人把游戏称作“乌尤恩”。在麦西热甫上常见的“乌尤恩”有:猜谜、对诗、递茶、转圈递鼓、抢“黛莱”。它们有的意在检验和锻炼人们的心智,有的意在检验和锻炼人们的敏捷灵活,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而且还蕴含着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意义。


麦西热甫上的“抢黛莱”游戏

     综上可知,麦西热甫是维吾尔族各种民间艺术的总汇,它具有着娱乐功能,感情交流功能,社会教育功能,协商公务功能,加强团结功能和孕育、催生、传承木卡姆等本民族传统艺术的功能。许多维吾尔人都是在麦西热甫上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耳濡目染地学习木卡姆的。在父辈或师傅的培养下初步掌握了木卡姆艺术的“达班迪”和“乃额曼其”,也必然要经过麦西热甫上无数次的唱(奏)得到锻炼,打造成名符其实的“乌斯达”(意为“匠人”)和“乌斯达孜”(意为“师傅”)。他们享有盛誉,倍受尊敬。同时,麦西热甫的全体参与者包括受惩罚者都兼任着“表演者”和“观众”的双重角色,他们的歌唱、舞蹈表演,既自娱又娱人,人人都以整个身心投入其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申遗冲动不等于历史担当

下一篇[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