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大王”谭振山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体味

  讲故事也能讲出民族个性

  谭老说,讲故事就是咱东北农村老百姓的一个乐子,没事儿大家就扯一段儿。

  《中国民间文化》一书中对此有更为系统的解释:“民间口承叙事,所指便是民众的艺术叙事,是广大人民集体创作、口头承传的一种语言艺术,是运用口语的形式叙述故事,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的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晨报:您总说讲故事就是没事儿扯一段儿,可您不像把讲故事当扯淡的事儿。

  谭老:讲故事就是闲着没事儿玩儿的,我是特殊爱好这个。就像唱歌、画画,都是闲着玩儿的,但是有人就特别好,就会成歌唱家、画家。

  晨报:于是您就成了中外有名的故事家。(笑)您开始讲故事的时候,就知道这也是一种文化吗?

  谭老:不知道。(我觉得)就是农村人,没什么玩儿的东西,没事儿大家凑一起,就扯一段儿。

  晨报:现在您和您的故事都参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现在您知道这是一种文化了吧?

  谭老:知道。1988年给我的故事出书时,就知道了。后来1992年,又被请到日本去讲,我知道,这还是门大学问。

  晨报:什么样的大学问?

  谭老:这些故事就是咱们这农民的文化、农村的风俗。外国人都研究我们的风俗。像那个日本的远野市市长,他听了我讲的故事,就说:“你们中国是文明国家,你们自古,小孩儿听的故事都是教人向善、知恩图报的。”

  晨报:您是说,这种民间文化可以体现我们的民族个性,是吗?

  谭老:对,你们文化人会说。(大笑)

  晨报:您读了几年书?

  谭老:6年,小学。

  晨报:然后就一直做农民种地吗?

  谭老:哦,年轻的时候,闹日本,总打仗,乱。我经的事儿也多。20岁的时候被日本兵抓去当过宪兵学员,后来又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回到家,当了村里的文书,后来又当了会计。

  晨报:被抓当兵的日子很苦吧?那几年您听不着故事,也没人听您讲故事吧?

  谭老:讲,也讲啊。(哈哈笑)在日本人手底下,吃不饱。那时候我总给一起的学员讲笑话,讲张秀才吃包子。

  未来

  “故事大王”谁来传承?

  谈到口头文学的将来,谭老有些沉默了,他说现在听故事的人少了,讲故事的人也不多了,但是这些东西不能丢,人这心里,总要有点东西,叫精神吧。

  晨报:现在我们努力申请谭振山口头文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您看这份遗产有人会继承吗?有人愿意继承吗?

  谭老:会。老东西不能丢。

  晨报:您有5个儿子,13个孙辈的孩子,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愿意跟您学故事?

  谭老:四儿子挺喜欢讲的。

  晨报:其他人呢?

  谭老:(停了片刻)现在听故事的人确实少了,讲的人也不多了。

  晨报:问个您可能不爱听的问题,您觉得您以后,还会有人讲这种故事吗?我是说,这些故事会不会慢慢失传?

  谭老:没人讲就真成遗产了。(哈哈大笑)但是这些东西不能丢。现在都出书了,一所大学也很快要出一本我的故事集。

  晨报:您觉得记住这些老故事有用吗?

  谭老:要说有用,听了也当不了什么用。可人这心里,总要有点东西,叫精神吧。老话儿说,“德为本,财为末”。

  现在一些电视剧把历史都改乱了,小孩儿都不知道真的历史什么样儿了。农闲的时候年轻人都干什么呀?就是打麻将。赌能离人心啊。

  晨报:您不喜欢打麻将吗?

  谭老:我不会玩儿,我看过,我觉着那东西就是教人怎么算计别人,怎么给别人拆台。在那些故事里,永远也没有教人算计的东西。这些老传统,就是科学再发达了,也不能变。

  一生不赌、不吸烟的谭老,一生的乐趣都在讲故事上了。虽然听的人少了,讲的人更少了,但是老人笑着说:“老东西总有过时的时候,过时就过时了。只要有人记着,有人心里还装着那些老传统的精骨儿,就好。”

  似乎,这位只读了6年书的耄耋老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更深的理解。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浪-华商晨报 2005年09月23日08:43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杨恩洪 热嘎]浪迹高原的民间艺人──玉珠

下一篇谭振山·故事大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