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
中午12点半,大雨突然倾盆而至。刘兰芳的演出刚刚结束,她是书会上最著名的演员,现在已经是中国文联副主席,曲艺协会主席。早在1981年,她就曾经来马街书会演出,留下了“万人空巷看兰芳”的佳话。
雨越下越大,苍翠的麦田已经彻底变成了泥巴地,随着刘兰芳演出的结束,观众们也都陆续离开,书已经写出去的艺人也撤了,没有写出去的,则撑起伞,继续在雨中唱。
孙玉莲一家一直坚持到最后,两个老伴一个拉,一个唱,整整一上午,李士彦唱了6段戏,《杨家将》、《大红袍》、《包公案》,他的演出几乎没有停过,他想为孙玉莲争口气,把戏写出去。
“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银瓦金砖。”他的段子里,反反复复地吟唱着这样的唱词,他并不知道眼前没有一个观众。人越来越少,大雨将他那件浅绿色的破军装浇成了墨绿,可他兴致不减,在空旷的麦田上,固执地唱完了那段《包公案》才肯离开。
最终,他们的戏还是没有写出去。在会场入口处,县文化馆馆长江国鹏告诉他们,没有写出去的,可以到文化局领200元路费。得知这个消息,孙玉莲高兴得手舞足蹈,一根竹竿串起了两个老伴,她走在最前,3个人排成一条直线,踩着泥泞的田间小路,往县城的方向赶去,脚下传来吧嗒吧嗒的响声,很快便消失在雨雾中。
他们走后,那片原野上最后的旋律也消失了。煤渣、甘蔗渣、羊肉汤渣,还有数不清的塑料袋被雨水冲进了小河,随着应河水流向远方。
这些草根艺人,已经不再受人们欢迎,被人邀请回家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少。2006年,马街书会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留住这些艺人们,宝丰县政府想了不少办法,他们要求全县各机关单位、厂矿企业都要出钱写戏回去,要么到自己厂里唱,要么就送戏下乡。
从书场回来,李万臣并没有马上离开马街,他还惦记着记者们跟他提起的人民会堂的演出。他不说一句话,但是他的表情告诉你,他对那个舞台充满好奇和期待,虽然他局促不安,战战兢兢,但大家知道,只要鼓声一响,他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会把舞台变成他一个人的世界,他也许会完成他一生最辉煌的演出。
晚上7点,宝丰县城人民会堂的名角演出按时开场,门口站满了警察,记者们去跟门卫说情,李万臣站在一边,顺着台阶,不停地走上走下,记者们的努力最终没有成功,衣衫褴褛的李万臣根本不可能进去,那个舞台终归不是为他搭建的,他失望地跟着记者们回到了宾馆。在那里,对着摄像师的镜头,他把自己会的段子说了一遍又一遍,整整说了一夜。
第二天,李万臣早早起来,用开水泡了昨天艺人们留下的油条,呼噜呼噜吃了两大碗。看着外面的雨,他紧了紧拴在单车上的大鼓,钻进了雨中,慢慢消失在泥泞的田野里,他又开始孑然一身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南风窗 2007年第7期
【本文责编: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