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岁女孩坠机后幸存自救 给中国家长的教育启示(4)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化 > 公共安全教育 >

美国7岁女孩坠机后幸存自救 给中国家长的教育启示(4)


栏目: 公共安全教育     |      作者:佚名

(接上页)

  ■加强生命意识和求生教育 

  中山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授古南永曾指出,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由家长、学校和社会等提供的比较完善的人工安全环境,在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直接面对自然的“生与死”场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对生命的感受和理解就会有缺失,对生死概念就会淡保因此大城市孩子心理上就很难对生命产生畏惧感,面对危险或者同伴遇到危险,他们失去了本能的紧张,这样,意外的发生概率就更高。”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苏青曾在美国加州做访问学者,对于美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模式感触颇多。几年前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他介绍,美国人对孩子的生存技能教育不是出现在正式的课程里,而是采取轻松活泼的方式,寓教于乐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逃生和救助技能演习。“作为地震频发地区,加州的学校经常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向孩子介绍突发灾难时的应急对策。地震发生后,学校就会及时展开教育,帮助学生分析怎样逃生最有效、怎样做最安全等。此外,学校平时还会经常组织活动,邀请志愿者为学生讲解应急知识。例如,学校会邀请消防队员给孩子讲解火灾来临时该怎么做,并与消防大队联合演练震时的自我保护、震后的避难疏散及灭火训练等。”

  如果说在我国的家庭休闲中,家长更注重结果,习惯于从成人的思路安排活动;那么在国外,家长注重的是过程,希望孩子能从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以户外运动为例,苏青介绍说,出游前,美国家长往往让孩子自己做路线设计,而孩子的考虑总有些不周全,这时家长就会给予指导,并鼓励孩子享受出游过程,即使出现预料外情况时也不会一味指责。 

    下面介绍几个可以家中进行的亲子逃生训练游戏: 

  1、震灾逃生训练 

  场景模拟:注意积累家中的纸盒纸箱,还有一些包装用的泡沫板。用这些东西在屋子里搭建“小屋子”。小屋子里放一只小凳子,然后让孩子钻进“小屋子”里。大人先摇晃“小屋子”,边摇晃边喊:地震了。地震了……摇晃10秒钟,迅速将“小屋子”推倒。

  孩子应对:听到爸爸喊“地震了”时,不要慌乱,更不能乱跑,应该迅速抱头蹲在小凳子的旁边。等到“小屋子”倒塌之后,要深呼吸,镇定心绪,清理自己身边的废墟,扩大周围生存空间。然后敲打小凳子发出响声求救。

  训练目标:通过这样的反复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应对震灾的心理质素,并形成“地震来了要迅速蹲下的”心理反射结果。孩子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可能会提出自己的“逃生方式”,对孩子提出的“逃生方式”家长要给予点评,说明哪些方式是有效安全的。哪些方式是无效危险的。

  关键词:抱头蹲下  

  2、火灾逃生训练 

  场景模拟:将家中的红色塑料袋用剪刀剪成长条,然后每10个长条扎成1个小捆,再将这些小捆按照10厘米的间距绑在两根长竹竿上。爸爸手持两根竹竿,上下晃动,一边晃动竹竿,一边模拟火警信号。这样火场就模拟成功了——红色的塑料长条就是灼人的“烈焰”,火警信号可以增强场景的危机感。

  孩子应对:孩子置身于模拟火场内,带一块蘸过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伏地前进寻找逃离“火场”的出口。在模拟过程中,大人不断变换两根竹竿的方向,借以改变“火场”出口方向,孩子在不断变化的方向中,保持清醒镇定,不断调整自己的出逃方向,最后逃出“火场”获救。

  训练目标:让孩子感受火场情势的复杂性,培养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镇定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训练过程中,大人可以不断地喊“伏地前进,不要站立”,以此养成孩子在火场中求生的最基本姿态。养成这样的火场逃生姿态,可以避免在火场被毒烟熏倒——大人要让孩子知道,在火场中浓烟比明火更危险。

  关键词:伏地前进  

  3、水灾逃生训练 

  场景模拟:用一个塑料盆装满水代表“江河湖泊”,将两个“小玩具人”当成孩子和爸爸。孩子和爸爸分别拿着“小玩具人”在装满水的塑料盆沿上“走”,模拟失足落水的情景。

  孩子应对:当两个“小玩具人”一起在“河岸”边走的时候,爸爸和孩子要互相提示“这里水深,要离开”;当两个“小玩具人”同时落水的时候,爸爸和孩子要一起大声喊“救人呀,救人呀”;当只有其中一个“小玩具人”落水的时候,还在“岸”上的“小玩具人”只准大声喊“救人呀”,不准跳下水去“捞人”。

  训练目标:事实证明,许多孩子在落水或是看到别人落水时多是处于“人慌无智”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他们要么失去了大声喊“救命”的本能,要么在救他人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落水模拟训练”一是要让孩子认识“水”的危险性,二是要让孩子知道面对水险自救或是救人时的最佳方式是大声喊“救人”,一声不响或是贸然救人都不是最佳的脱险方式,这样只能是“险上加险”。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孩子的安全教育,你会吗?

下一篇:【教育告示】“五一”小长假安全教育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