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便捷的背后是铁路装备的可靠保障。为了保证蒙内铁路安全运营,中国中车建起海外机车车辆维保“4S”店,实行24小时机车车辆运维保障机制。“4S”店刚成立,机车设计师顾亚泰就主动请缨:“我想看到亲手设计的机车驰骋在非洲草原上,并为它们保驾护航。”来到肯尼亚后,顾亚泰同时兼任设计师和质量工程师。每天,他要对进库每一台机车进行例行检查,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有时候突发紧急情况,就算是深夜也要对问题进行整理记录。一台机车有数万个零部件,维保工作繁琐而紧张。“为了保证每一趟列车安全、准点出发,维保团队可谓是费尽心思,拼尽全力,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顾亚泰说。
如今,人享其行、货畅其流,蒙内铁路已经成为肯尼亚的一条“黄金通道”:每天开行6列客运列车,运送7000至1万名乘客,开行16列货运列车,运送蒙巴萨港和内陆地区之间40%的货物。
合作路上的“好师徒”
2022年,在铁路运营公司工作的贝纳德又一次升职了,成为肯尼亚铁路局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这几年,从对车辆几乎一无所知的“小白”到车体组组长,再到车间副主任、机辆部副部长,贝纳德快速成长起来。
谈及自己与机车车辆“结缘”,贝纳德常挂在嘴边的是他的中国师傅们:“蒙内铁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中国师傅倾囊相授使我在技术方面快速成长。”贝纳德的励志故事是中国中车在肯尼亚进行技术转移和属地化员工培养的一个缩影。
肯尼亚铁路事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支撑,中国中车维保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支肯尼亚当地的机车车辆维保人才队伍,将中国技术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系统掌握机车、车辆的维保检修技能。
2017年3月,中车戚墅堰公司员工何云忠远赴肯尼亚进行机车调试,并负责培训机车司机和检修人员。由于语言不通,何云忠没办法与学员进行直接沟通。给学员上课的时候,虽然有同声传译,但经常还是会闹出笑话。有一次,何云忠提到“飞车”这个词,翻译人员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汽车飞起来”。肯方学员面面相觑,难以理解。“飞车”其实是机车上的一种保护功能。当机车转速超过设计的最高转速时,启动“飞车”功能,可以起到保护发电机的作用。何云忠只能又比画,又借助生活中的小常识帮助学员去理解。
属地化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内燃机车检修涉及数万个零部件,不同的部件均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和使用方法。为此,中国中车联合蒙内铁路运营公司为肯尼亚员工设计了定制化培训体系。仅机车维保作业,中国中车就设计了涵盖机车检修业务的柴油机、电机、电器、走形、制动、辅助、设备等共计7个专业岗位,并为肯尼亚员工规划了职业发展通道,设置了检修班组长、技术质量主管、安全生产主管、副主任、检修主任等职位。一名肯尼亚员工到岗后,先要接受机车理论知识、作业安全方面的培训,在通过理论考试后,再参加现场实训。在各个阶段,肯尼亚员工都会有自己的专业师傅,获得“手把手”教学。
肯尼亚员工穆萨就是定制化培训体系下的受益者。2017年,他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检修车间实习,经过理论和轮岗培训后,他选择了最难攻克的柴油机检修方向。在一次处理柴油机故障时,面对精细的零部件,在场所有肯方员工都不敢动手,穆萨却在中国师傅贾建南的鼓励下,一次次拆卸、修理,顺利找到了故障原因。穆萨在首次初级技能考试中就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2019年,他作为首批肯方交流学员到中国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管理培训。如今,穆萨已升任车间技术主管。“从这些肯尼亚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肯尼亚青年对技术的渴求,也看到了蒙内铁路持续发展的希望。”贾建南说。
蒙内铁路开通以来,中国中车派驻大量员工驻守当地进行维保服务,保障机车车辆安全运营,同时进行肯方员工属地化培养,帮助肯尼亚当地提升机车车辆维保能力,目前大部分肯方员工已能够独立作业。
据统计,蒙内铁路为肯尼亚累计培养了1700余名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批批肯尼亚年轻人在中国师傅的指导下,开启全新的职业生涯。肯尼亚铁路公司商业运营专家团队负责人詹姆斯·塞莱赞叹,中方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让肯尼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共享路上的“好伙伴”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两度被评为“世界第一美”林珍娜有双107cm大长腿,拥有黄金比例身材,32岁的她充满成熟魅力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