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支持者、推动者和维护者,是国际社会维护与保障和平的坚定力量。”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说。
这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2018年1月29日摄)。中巴经济走廊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于2013年启动建设。2015年,中巴两国政府确定了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卡迈勒摄)
这是秉持公平正义开放包容、促进不同人权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力量——
《世界人权宣言》提倡文明之间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国际人权领域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非歧视原则”。
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提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倡导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相互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奏响了文明对话的新乐章。
2023年4月13日,老挝工作人员在D887次国际旅客列车上表演。当日,中老铁路从中国昆明南站、老挝万象站双向对开D887次和D888次国际旅客列车,两地乘火车可当日通达。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在人权问题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理想国’,不需要对别国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更不能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搞双重标准,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激浊扬清、秉公持正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感叹,中国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正当权利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推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方案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为全球人权治理做出新贡献。”在国际民主律师协会(法国)驻日内瓦代表米克尔·萨维亚看来,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够为全球人权治理带来新思路。
——命运与共是推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的前途所在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这一重大理念突出共荣共惠、共建共享、平衡包容、和平共生的时代追求,强调共同人权、全体人权,对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是在瑞士日内瓦拍摄的联合国万国宫外景(2017年10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 摄
截至目前,这一理念被十余次纳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司芙兰认为,这一理念超越了国籍和种族,与联合国人权事业和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为困境中的全球人权治理带来了希望。
——发展驱动是推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的时代要求
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基本人权,是中国基于自身人权实践得出的成功经验。印度新综合公立大学助理教授赛卡特·巴塔查里亚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心声:“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启发了我们,只有实现好发展权,每个人的个人人权才能够得到保障。”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学员霍勒斯从一辆印有“连接国家 走向繁荣”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作为中国和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车。通车以来,肯尼亚蒙内铁路累计创造当地就业4.6万个,员工本地化率超过80%,每天有近7000名旅客和约1.8万吨货物抵达目的地。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中国基于发展的人权实现路径,倡导“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理念,在全球发展进程遇阻的当下尤具深意。全球发展倡议主张以行动为导向,紧扣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民生需要,致力于以共同发展促进人权共同进步,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古特雷斯点赞道:全球发展倡议对促进全球平等和平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多边共治是推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的必由之路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下一篇: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两度被评为“世界第一美”林珍娜有双107cm大长腿,拥有黄金比例身材,32岁的她充满成熟魅力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