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个海风徐徐的傍晚,兰迪·拉姆达尼打开电视,看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的新闻。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写下“一带一路”浓墨重彩的一笔。
彼时的拉姆达尼是印尼一名高中生,对国际关系懂得不多,但直觉告诉他:“中国与印尼的手握得更紧,对两国一定是件好事。”
时间验证了这个印尼年轻人的直觉。
“路通,财通”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后不久,2014年,印尼总统佐科提出“全球海洋支点”构想。随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构想不断加强战略对接,推动了雅万高铁、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以及“两国双园”等重大合作项目建设。
在中国与印尼寻找共同利益交汇点的同时,拉姆达尼也在寻找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我的理想是能为国家建设出力。”他说。
2020年,大学毕业的拉姆达尼应聘中国中铁四局雅万高铁4号梁场项目部,成为一名技术员。他告诉记者,能参与如此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家人和朋友都为他感到骄傲。
刚入职时,拉姆达尼对高铁技术很陌生,公司安排工程部技术主管余跃与他对接,制定一对一“导师带徒”计划。经过近半年的学习,拉姆达尼已能独当一面。通过“导师带徒”模式,中铁四局雅万高铁4号梁场项目部为印尼培养了近2000名高铁建设技术工人。
“感谢中国师傅手把手地教我。”拉姆达尼说,随着业务精进,他的工资在增长,家人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
2022年11月16日,一列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车驶出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逐渐加速前行。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圆满成功,让拉姆达尼欢喜不已。要知道,这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铁。
最近,拉姆达尼忙着整理竣工验收资料。预计今年6月,雅万高铁就能开通运营。“雅加达到万隆的出行时间,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为40分钟。”拉姆达尼说,“我们当地人常讲‘路通,财通’,高铁开通后,旅游业等一连串产业会更兴旺。”
“绿水青山”漂洋过海
2022年11月,再次踏上印尼土地的习近平主席在同佐科总统举行会谈时指出,“中方将继续鼓励优秀中资企业参与印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助力印尼建设新首都和北加里曼丹工业园”。
在印尼,北加里曼丹工业园与众不同。2021年底工业园奠基时,佐科总统曾表示:“我们想做‘蛙跳’,实现一次飞跃。”他希望这个工业园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工业区。
叶伟利是中资企业青山控股集团员工,北加里曼丹工业园由青山控股集团与多家印尼企业共同建设。于是,他向公司递交了申请,调任北加里曼丹工业园现场管理班班长。
从园区规划到材料应用,从码头建设到道路铺设,从能源供给到污染治理,北加里曼丹工业园处处体现绿色发展理念。青山控股集团北加里曼丹工业园现场负责人徐治国举例说:“在园区港口码头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运用竹材料改善淤泥层结构。竹子是生长速度很快的建材,使用竹材料替代传统木材,能减少树木砍伐。”
在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深入人心。在北加里曼丹工业园,叶伟利发现,这一理念也跟着中企“漂洋过海”,“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飘落在园区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我们的友谊一直持续”
印尼西爪哇省芝马努河上游山口,静静矗立着加蒂格迪大坝。近些年,大坝周边民众有了一个新“习俗”:逢年过节、结婚生子,常常邀请中国人参加。
因为,是在中国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实现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
芝马努河被当地人视为“生命之河”,但受季风影响,旱涝并存。早在1963年,印尼政府就规划修建大坝,由于资金缺乏、设备不足等,修建工作时断时续,直到中企进场才真正“动起来”。
印尼人阿塞普·塔当住在大坝附近。“大坝开工后,我身边的朋友有的做了大坝建筑工人,有的当司机,还有的成了设备操作员。”阿塞普告诉记者,村里的小卖部、超市、餐馆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
阿塞普也在大坝上找到一份工作,成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的一名测量员。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以及中国春节,他都和中国同事一起庆祝。“中国春节吃什么?”“怎么做印尼炒饭?”“种辣椒有什么好办法?”……一次次饭后闲谈、欢声笑语中,他与中国同事成了交心的好友。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两度被评为“世界第一美”林珍娜有双107cm大长腿,拥有黄金比例身材,32岁的她充满成熟魅力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