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钟馗庙
杂剧《盆儿鬼》写到元代民间这种特殊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汴梁小生意人杨国用被人谋害。凶手用他的骨灰和泥,烧在瓦盆中,送给了邻居张老汉。瓦盆带来死者的鬼魂,吵闹鸣冤。张老汉得知盆里有鬼,魂飞天外。进而想到,自家的门神钟馗老爷严重失职。居然和自己一样老眼昏花,浑然不知,糊里糊涂得放鬼魂进屋。于是破口大骂:“好门神也,你怎生把鬼放进来了,俺要你做什么?”
从元杂剧中普通百姓对钟馗的轻漫态度可以看出,他的神性已经丧失殆尽。既然如此,我们不免生出疑问:为什么作为神的钟馗又能一直保留至今?这或许与道教的推崇有关,从他经常使用的一种特别的武器,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塑造的痕迹。
钢鞭和金锏之外,钟馗最常使用的可能就是这把宝剑了。钟馗用鞭和锏作打鬼武器的确非常适合,也符合钟馗的刚烈形象。相比之下宝剑就显得很温和,因为古代无论文官武将大多会佩带一柄这样的宝剑,人们为什么把这柄看似平淡无奇的宝剑佩给钟馗呢?
这不是一柄普通的宝剑,而是道士专用的斩鬼武器---七星剑。剑身上的七个相连的圆点是北斗七星图案。北斗七星,在道教中拥有崇高的地位,是道士作法事时参拜的最重要的星宿神。明清以来,民间活跃着许多道士,他们游走江湖专以作法事为职业。宣称通过他们虔诚的祷告,北斗七星之神就会下凡人间,为人消除灾祸、疾病驱除邪气斩除妖魔鬼怪。这些乡间道士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大事小情无不插手。他们频繁的请钟馗下凡捉鬼,赋予钟馗新的职能---于是具有道教神仙法力的钟馗崭新登场。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春天里的节日。老北京人的观念里,农历五月是恶月,据说在这个月里毒虫病虫们全体出动害人生病。这毒虫数量非常巨大,被称为五毒。端午悬挂钟馗像风俗说明人又赋予他新的职能,钟馗斩五毒。
跳钟馗
但钟馗故事里并没有五毒,倒是有五只小鬼。画像中经常尾随钟馗的就是这五只小鬼。他们是明朝时钟馗故事里的新出现的角色,据说钟馗的丑陋相貌与他们有关。
在明朝版本的钟馗故事里,一改过去文艺作品中天生丑陋的说法。故事说钟馗本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书生,赶考路上被五只捣乱的小鬼毁坏面容。钟馗含冤而死,成为捉鬼的神以后马上收服了这五只小鬼。
后来五鬼进一步演化成为五毒,又使钟馗担当起另一种全新职能,斩五毒的天师钟馗。其实原来专职斩五毒的神,另有其人----张天师。张天师是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道陵的神化形象。明清以来随着钟馗故事的传扬,尤其是钟馗和五只小鬼的一段恩恩怨怨广为人知,钟馗渐渐取代了张天师。明清以来,钟馗又与张天师形象相融合,钟馗成为端午节里最受欢迎的明星---斩五毒的天师钟馗。
这五只小鬼再也无法逃脱钟馗老爷警惕的目光,后来他们又变形为五只小蝙蝠---寓意福在眼前,或者恨福来迟。这五鬼变成的五福就更有说法了,《尚书·洪范》解释五福的具体内容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明清以来锺馗画祈求赐福成分增加。这幅画作是明朝成化皇帝所作的《岁朝佳兆图》,锺馗捧着如意,带领小鬼匆匆赶路。小鬼手中托盘里盛满柏叶柿子,上空有蝙蝠,寓意百事(柏柿)如意,福自天来。
杨柳青锺馗门神画,是典型的"武判"样式。钟馗挥舞宝剑做出种种威武姿态,四周衬满流云、八宝、双喜等图案,活泼中带有吉祥寓意。
苏州桃花坞门神中有风度潇洒的骑驴锺馗,侍从小鬼撑破伞相随,他手执牙笏目视前方空中飞舞的蝙蝠或吊系的蜘蛛,象征"福自天来"、"喜从天降",洋溢着喜庆色彩。北京更有画店别出心裁,去除锺馗手中的武器,增添了一枚超大铜钱,谓之托钱判。
老北京读判官后面加儿话音,称判官儿,或简称判儿。于是又有人把锺馗怀里的大铜钱换成了胖娃娃者,寓意"盼子得子"。
跳钟馗面具
就这样---驱邪魔,斩鬼怪,祈福得福,盼子得子,求财得财。人们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钟馗最终成为古代民间诸神中的超级明星。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恶道与狐仙(新聊斋)
下一篇:牛郎织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