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律法规 立法保护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民俗文化 > 政策法律法规 立法保护

国家民委编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学习辅导读本


作者:国家民委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三)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文化需求。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量短缺,设施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这一点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尤为突出。2006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有7796个乡镇,但文化站只有6710个,尚有1000多个乡镇没有文化站。民族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多数乡村与城镇距离较远,而除文化站(室)以外的各类文化事业机构主要在县级以上城镇设立,许多乡村群众实际上无法享受基本的文化服务,看书难、看报难的现象普遍存在。2006年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依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8和3.9个百分点,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存在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能够收看的电视频道依然较少,与城市地区有线电视在频道数量上差距很大。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才缺乏,功能萎缩,生存困难。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投入短缺等原因,民族地区的不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生存困难,功能萎缩,有相当一部分因缺乏经费不能正常开展服务。能够开展业务的机构,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也无法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从事文化管理、创作、表演、研究等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年龄老化、专业人才断层现象突出,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站(室)的专业管理、服务人才尤其缺乏。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难以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需求,民族语言文字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我国有二十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八十余种少数民族语言,目前全国仍有6000多万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其中3000多万人仍在使用本民族文字,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和制作以及少数民族语文报刊、图书、音像制品还有很大需求。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使用民族语言的电视播出机构和广播机构分别有120个和126个,这些机构在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制作、播出中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分别有10种和14种,所用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朝鲜语、彝语、壮语、哈萨克语、傣语等。无论是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数量还是语言种类,都远远不能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少数民族语言报刊、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出版方面,目前每年出版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所使用的文种有十余种,出版总量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四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国际挑战,文化安全问题凸显。我国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口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跨境民族多达三十多个。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国家间经济、社会、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边境地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增速更快。如何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跨境民族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将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领域长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四)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流失加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既关系到少数民族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的愉悦感和幸福感的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的经济、社会、政治基础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一些世居的少数民族失去了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赖以传承的自然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因素和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不断加深,各种流行文化、都市文化进入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生活结构和文化环境再度发生巨大变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流失,许多重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急功近利的开发手段也加剧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破坏与流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快速流失,直接威胁着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影响着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五)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体制转型滞后,从体制层面制约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繁荣。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民族地区的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还没有对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又合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特殊规律的文化体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和实验,还没有摸索出一套特别适合民族地区的文化管理体制。

  六、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的积极对策

  刚刚过去的2008年,结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我国已经跃上人均GDP3000美元的发展新台阶,今后的5-10年将是一个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市场经济社会全面建立的重要时期,也是全球化格局全面重组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一轮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态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虽然面临种种严峻挑战,但无疑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创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机制和发展思路,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教育和科技基础,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

  (一)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已经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紧密地与全球化进程联系在一起。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全球化新趋势就是,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性因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之一就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我们必须顺应新一轮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全面整合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资源;以经营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为基础,全面组织和运用国家综合战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和维护国家利益,成功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和伟大复兴。

  同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的好坏,还关系到我国一亿多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落实,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进步,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必将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也必将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意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大洋新闻 2009-10-06 08:34:00
【本文责编:思玮】



 7/11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文化部官员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情况 成绩显著

下一篇政府白皮书:《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