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6月11日到了,这已是第六个世界文化遗产日。今年,皮影老艺人路海没顾得上参加这次活动日的演出。
作为路氏皮影的第六代传人,他正在做一批明清时代的京西皮影的复制工作。“相比简单的表演手艺,我觉得对老东西的研究和继承,贡献更大。”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保护文化传承和无形资产的名义,已经走过了六年历程。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该法律于2月2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共6章45条,分别为总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法律责任和附则。
从架构搭建到实施,前后经历了五六年时间,它第一次从法律上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规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此有法可依。
民俗专家刘魁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部新法的出台与实施,还需要传承人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完善和监督,而作为一部行政法,它更多地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另一方面,部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过于政绩化、商业化,存在开发过度,或者破坏性开发的现象,有悖于保护的初衷,他说:“这部法律或许能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官方对此事也表示出了相当的重视程度,文化部部长蔡武对非遗法的“中国特色”作了解读。他认为,考虑到中国语境,将“保存”和“保护”区分开。“保护”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能完全照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有的民俗和民间信仰活动或多或少含有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的因素,需要在认真甄别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体育局里的民俗项目
"如何认真落实保护传承问题,立法之后,还要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才是最重要的。"早在今年"两会"期间,70多岁的老艺人白大成就和几位专家一起参与了媒体讨论,关于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他认为,法律的出台是一种进步,但非遗保护涉猎面太大,后续的评审和监管工作要到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管理上出了问题,政策再好,效果也好不了。"
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北京鬃人的传承人,大半生感慨良多。
胶泥做头,勾画脸谱;秫秸秆当身架,絮点棉花;外绷彩纸(或绸缎)绘制服饰,再拿胶泥做底座,粘上一圈约二三厘米长的猪鬃,戴上盔头、髯口、兵器,就成了一个鬃人。
几个身长10至20厘米的鬃人置于铜盘中,轻敲盘沿,靠猪鬃的弹力,一出戏盘中舞动。
鬃人受皮影戏和京剧的影响很大。由最早的鬃人王王春佩在北京庙会上做出来,后来几经战乱,其子王汉卿继承了手艺,却无法以此为生。
上世纪60年代,没有工作、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没有退休金、生活没有保障,半路出家的鬃人爱好者白大成,硬是咬着牙恢复了这一老北京民间传统工艺。
北京第一次恢复鼓楼庙会,最年轻的艺人白大成震惊四座,展示了几近失传的鬃人作品。并得到了王汉卿的认可。尽管生计艰难,但他始终没有扔了做鬃人的手艺。
2005年在国家博物馆,第一届非遗保护展览召开,人们却没有看到极具京味的鬃人项目。有关领导问,为什么没有白大成的鬃人?"哪里是没有,当时区里的文化局就没有报。为什么?因为鬃人作为民间艺术项目却被搁到体育局里去了。"白大成有点哭笑不得。
尽管在领导的授意下,鬃人最终现身展会,但体育局的尴尬,却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解决。
崇文区、宣武区并入东城区和西城区后,白大成觉得有些非遗项目的款额分配也随之出现问题,"原来四个区的文化局,现在变成了两个,非遗项目如何管理?怎么评估判断不同级别传承人的实际需要?这些都不是非遗法颁布后就立刻能得到解决的。必须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制定管理细则。"
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不在少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曾就如何制定非遗法的实施细则,强化管理,发表过意见。
他认为,这部法律的许多条文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纷纭复杂,不适于简单化、一刀切地加以处理。
事实上,没有细则规定就无法有效实施。例如对于依法严格执行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退出或除名处理的,对保护不力和进行破坏性开发的项目和单位予以警告处理的,对于新老代表性传承人更替重新认定的,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规定义务准备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对违法行为罚款的等,都需要各类不同的细则和办法保证实施。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法治周末 2011年06月16日 10:45
【本文责编: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