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锡诚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字数:500千字
版次:2009年5月北京第1版
定价:56元
目 录
自序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文化的保护
原点:多样性与多样化
文化圈与文化“飞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以西部为例)
抢救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问题
非物质遗产保护中的古村落
传承与传承人论
转变理念正当时(在上海民博会主题论坛的演讲)
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问题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民间文学普查
新世纪民间文学普查与保护问题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理念与方法
原始艺术及其观念在民间文化中的遗留与影响
整体研究要义
“活态”保护的一种模式
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大关键
基于实践的学理探索
政府主导与专家参与
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
守护精神家园 传承民族文脉
春节:慎终追远 生生不息
清明节的天候与物候
黄石与端午礼俗研究
民间传说及其保护
牛郎织女传说的时代命运
梁祝的嬗变与文化的传播
关于梁祝义(宜)兴说
略谈白蛇传传说
湮没的文化有待出发
湘西,什么最重要?
民族民间艺术瑰宝
蓝夹缬与昆曲的葛藤
大地震后的文化担当
读者服务部邮箱:xueyuanyg@sina.com 电话:010-67601101魏荣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9年8月18日 14:29:00
上一篇: 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困境
下一篇: [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的“寻根”文学
标签: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无奈与希望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17“中国非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承人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集的一些理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
[王宏刚]汗水入土悄无声
[李靖]印象“泼水节”:交织于国家、地方、民间
[王宪昭]我国非遗研究人才培养面临三大问题
[王卫华 孙佳丰]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
[陈巍]故事里的故事
[孟令法]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历史演进
[曾焱]紫砂徐门
格萨尔艺人——传承“世界最长史诗”
谁来维护传承人的尊严
我国书法申报非遗 已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