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柯《地理问题》,转引自苏贾《后现代地理学》,商务印书馆,第15页,2007年,北京。
[②] 福柯《关于他空间》,转引自苏贾《后现代地理学》商务印书馆,第15页,2007年,北京。
[③]王文斌《译后记》,《后现代地理学》第405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北京。
[④] 海德格尔《建居思》,陈伯冲译,建筑师,47,第83页。
[⑤]海德格尔《建居思》,陈伯冲译,建筑师,47,第84页。
[⑥] 孙周兴译,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第166页,三联书店,2005年,北京。
[⑦] 参见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见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第5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另见刘怀玉:《西方学界关于列斐伏尔思想研究现状综述》,《哲学动态》2003年第5期。
[⑧] 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第172-173页,三联书店,2005年,北京。
[⑨] [法]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第3页,张逸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⑩] [法]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第3页,张逸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11] 转引自《空间的诗学》第24页。
[12] 转引自《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第218页,高度教育出版社,2003年,北京。
[13] 参见拙作《论“文化空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北京。
[14] 参见汤正方译,前苏联C·A托卡列夫著《外国民族学史》第14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北京。
[15] 参见《外国民族学史》第150页。
[16] (法)恩斯物·卡西尔《人论》第5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北京。
[17] 韦纳:《智力发展比较心理学》,转引自《人论》第5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北京。
[18] 卡西尔《神话思维》第97页,黄龙保、周振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北京。
[19]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第226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北京。
[20] 古列维奇《时间:文化史的一个课题》,见《文化与时间》第31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浙江。
[21]古列维奇《时间:文化史的一个课题》,见《文化与时间》第316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浙江。
[2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538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23] 参见《身体化的音乐》(阿诺德·伯林特),转引自《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阿诺德·伯林特主编)第145页,重庆出版社,2007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