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利慧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主持人语
“社区”(communit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系统中的关键性概念之一,在《公约》及其衍生文件中,该术语均反复出现并被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从教科文非遗政策出发去梳理并探讨社区的涵义与地位、总结与反思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区参与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研究成果尚十分薄弱,相关探索亟待深化。本专栏有意在此方面有所贡献。其中拙文较为细致地爬梳了《公约》及其重要的衍生文件,展示了社区在教科文非遗政策中的地位及其概念界定;安德明的文章进一步深入阐明了社区的非均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及其与政府的关系,倡导政府应该以“文化对话”的态度,最终促成非遗保护中“社区主导”的局面;唐璐璐与印度非遗保护工作者Ananya Bhattacharya的文章,则提供了社区参与的两个国际案例,生动而有力地展现了社区如何参与并主导非遗保护的过程,以及非遗保护如何通过旅游使社区成为受益方。希望本专栏有助于促进国内非遗保护领域对于社区重要性的理解,对不少地方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自上而下、忽视社区的错误做法,也能起到一定的警醒和纠偏的作用。
(杨利慧)
点击标题阅读论文
[杨利慧]以社区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政策中社区的地位及其界定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涵义、多样性及其与政府力量的关系
[唐璐璐]由社区联盟主导的集体表演 ——布鲁日圣血大游行的保护与传承
[Ananya Bhattacharya]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连以赋权社区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篇: [康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性别平等
下一篇: [杨利慧]以社区为中心
标签: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无奈与希望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17“中国非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承人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集的一些理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
[乌丙安]在哪里哭倒长城并不重要
[张多]从哈尼梯田到伊富高梯田
[刘锡诚]我国“非遗”保护的若干理论问题
[杨利慧]中国民俗学如何推进“朝向当下”的转
[安德明]体验国家的边界──以广西中越边境地
[田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
[江帆]谭振山活动年谱
[周锦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结构性缺
[菅丰]跨越“错误的二元论 (mistaken dichoto
[王丕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代码及编制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