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朋奎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吕蓁立说在以前,贴年画听茂腔戏是高密城乡百姓不可或缺的年俗,人们在看画、听戏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以画中人物形象为道德标杆,如高密人耳闻能详的《二十四孝》《姑嫂闲话》《百寿图》《三娘教子》等,用这些年画故事教育孩子知情达理、尊老敬贤;用《八仙图》《天河配》《许仙》等引导孩子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养成勤劳善良的性格等等。谈到传统文化保护,因眼下不少年轻人妄自菲薄和盲目崇外,吕蓁立眼中满是担忧:“当然,我不是排外,不是拒绝接受外来文化,而是说要有扬有弃,我所画的扑灰年画不也吸收了许多西洋画的技法吗?我们是强调要固守住本民族文化的根。”
“现在,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吕老一言以蔽之当今社会的世风日下。“恢复并推行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在这方面,一直流传于民间的高密的扑灰年画与茂腔有着天然的优势。”
高密扑灰年画:《文财神》吕蓁立绘制
在茂腔与高密扑灰年画的关系上,吕蓁立说:艺术是相通的,扑灰年画的许多题材就直接来自茂腔,这类年画通常叫戏出人物。《天河配》《许仙游湖》等本身就是典型的茂腔戏。在高密,家喻户晓的茂腔戏给高密扑灰年画的创作提供了素材,高密扑灰年画的热销扩大了高密茂腔的影响。“我本人就是个戏迷。”吕蓁立说:“茂腔给了我若干创作灵感,拓展了我的思路,构图时舞台形象的动感经常浮现于眼前,笔下的画面人物也会随之灵动起来。”吕蓁立同高密文化圈的李家全、王金孝等是茂腔票友,他们经常举行文艺沙龙自娱自乐。茂腔美丽的音符,同画笔下的绚丽色彩交织构成了吕蓁立艺术创作的激情。他早年创作的《三娘教子》戏出人物造型,画面细腻清丽,线条流畅,人物表情生动丰富。在绘制方法上运用了传统扑灰年画的绘制手法,在色彩的运用及线条细节的处理上则凸显了西洋画的优点。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吕蓁立一直坚持博取众家之长,虚心学习、不墨守成规,厚积薄发,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从高密扑灰年画众多的流派、众多的传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高密扑灰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多次参加全国性的非遗精品展览活动。其代表性作品有《家堂》《财神》《三星图》《福禄寿》《五子登科》《仕女图》《八仙》》《三娘教子》等,均为高密扑灰年画上乘之作,其中《百年和合》《盛世集锦图》《祝寿图》等在国内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首都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收藏。
高密扑灰年画:《渔翁得利》吕蓁立绘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 2018-02-06【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篇: 凤凰纸扎:篾骨纸裱的彩绘精灵
下一篇: 传承蓝与白之梦:吴元新和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标签: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无奈与希望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17“中国非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承人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集的一些理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
[贺学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
[侯松 吴宗杰]“古迹”与遗产政治的跨文化解
盂县民歌最后的守望者
[巴莫曲布嫫]民俗学伦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赵冬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
[徐磊 荣树云]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
[林海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动物使用”的
[陈勤建]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
[刘晓春]谁的原生态?为何本真性?
在时光中守望 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