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县结古镇格萨尔广场上的格萨尔王雕像
(本网配图 摄影:刘冬梅)
北京时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至记者发稿时止,地震共造成617人遇难,313人失踪,9110人受伤。同时受到地震破坏的还有屹立千年的寺庙佛塔和藏族同胞美丽的故乡。据悉,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以藏族群众为主,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
“玉树是一片美丽富饶的草原,而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玉树地区粗犷豪放的歌舞。”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民向记者介绍,“玉树被称作‘歌舞的海洋’、‘歌舞的家乡’,‘歌’以玉树拉伊(情歌)最具特色,还有山歌和民间弹唱;‘舞’是康巴舞,玉树的康巴舞是全藏族聚居区最卓越的,还有卓舞、伊舞、热巴舞等,以群舞见长。每到7、8月的赛马节都会举行非常盛大的舞蹈比赛,各县、乡、镇都有藏族同胞参加,是全民的盛会。”张民还介绍到,除藏族歌舞外,玉树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存,如2007年至2009年中国民协与青海省文联、省民协合作,一同到玉树地区做扎实的田野调查,发现在玉树藏娘地区的寺庙和民居中留存有大量珍贵的唐卡,曾出版图书《唐卡艺术·藏娘卷》。而藏娘地区就在此次地震震中玉树县结古镇附近,因寺庙和民居的倒塌及破坏,唐卡势必也会遭到破坏。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格萨尔》史诗的口头传承人。青海的《格萨尔》传承人多集中在玉树地区,他们的生命安危我们也非常关注。”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索南卓玛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格萨尔》史诗抢救办公室《格萨尔》学者噶玛拉姆。索南卓玛表示,在得知玉树地震后她一直在联系当地的《格萨尔》说唱艺人和学者,但电话信号受地震的影响很多都联系不上,《格萨尔》传承人在玉树、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称多6个县都有分布,而震中离玉树县城非常近,人口非常密集。据她所知除震中玉树县以外其他县的传承人都暂时安全。地震发生后,噶玛拉姆一直联系处在震中的达哇扎巴,通过达哇扎巴的亲戚得知他还活着。她介绍说,达哇扎巴是青海《格萨尔》史诗著名的传承人之一,12岁时便会说唱《格萨尔》的故事,成为了家乡的一名小童星,受到牧民群众的喜爱。每当喜庆日子,他便被牧民请去说唱《格萨尔》。达哇扎巴的《格萨尔》故事总也说不完,19岁达哇扎巴便被破格吸收为国家干部,安排在自治州群众艺术馆专司说唱《格萨尔》,能够说唱《格萨尔》140多部,现在已经录制完成了28部,被有关部门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噶玛拉姆的家乡就在玉树县结古镇,她作为达哇扎巴口述《格萨尔》史诗的整理学者,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历经10年完成整理工作,今年即将出版这本珍贵的达哇扎巴口述《格萨尔》史诗集。噶玛拉姆说,作为藏族同胞,对这次地震造成的重大损失感到十分悲痛,她的几位亲戚也在地震中遇难。地震不仅造成房屋的倒塌、人员的伤亡,还有精神家园的创伤。她最担心的就是作为“神授艺术”的《格萨尔》史诗这样珍贵的民间文化遗存像汶川大地震后的羌文化一样受到破坏。
格萨尔艺人达哇扎巴在西藏《格萨尔》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演唱
(本网配图 摄影:杨恩洪)
对玉树地震灾区同样十分牵挂的还有广大文艺家们。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与青海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称青海是他的“第二故乡”。瞿弦和非常关注玉树地震的状况,因为他对玉树充满感情。1965年,21岁的他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响应号召来到青海省民族歌舞剧团,一待就是8年。那8年他跑遍了青海的艰苦地区,对玉树更是满怀深情,每次去玉树基层演出,都要骑马下到县里,与很多藏族同胞成了很好的朋友。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他都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从电视新闻中看到那些曾熟悉的地方已经成为废墟,也不知以前的老朋友是否安全。心里既难过又惦念,原打算今年6、7月份煤矿文工团要去青海演出,不知还能否成行。瞿弦和说,如果中国文联要组织艺术家到地震灾区慰问,他第一个报名!
据悉,青海文艺界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张民介绍说,青海省文联地震当天就动员机关工作人员和省文艺家协会会员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4月15日由青海音乐家创作的12首抗震歌曲火线出炉。4月16日青海省文联组织美术家、书法家和摄影家进行作品义卖活动,所得善款也将全部捐给地震灾区。通过青海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青海省文联4月16日已派出由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格萨尔》研究工作者组成的9人小分队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到玉树县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文艺家们将搜集可歌可泣的素材,拍摄生动感人的画面,深入基层实地了解玉树地区民间文化遗存的损坏情况,研究如何做抢救性工作。4月21日,为歌颂抗震精神,鼓舞人民士气,由青海省文联,省音协、舞协、剧协参与的大型文艺义演将在西宁举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艺术报 2010年04月19日 11:20
【本文责编: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