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屈永仙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①] 也译为《公孙犁田》或《卜腾那,丫送豪》。
[②] 也译为《孔雀公主》或《召树屯》。
[③] 这些戏目名称是演员提供的,或有音译的出入。
[④] 由于戏师外出打工,此戏班如今已解散。
[⑤] “阿銮”是傣族人民心中具英勇、善良、美貌,又集福气一身的男子,他常常是佛祖或天神下凡的化身,投胎到动物、人世所所经历的各种故事就是“阿銮故事”。
[⑥] 这些叙事诗的名称是傣语音译,可能在别处有出入。
[⑦] 傣雅人的观念中,鬼界的鬼与人界的人一样生活,也有军队。
[⑧] 村头村尾的水台,供人洗手洗脚的地方。
[⑨] 用三块石头支底架晚的小锅,底下烧火煮食物给鬼食用的地方。
[⑩] 少男少女玩耍的地方
[11] 花腰傣的支系多而复杂,并非所有的花腰傣都有此活动。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12-09-26【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长沙弹词保护之虞
下一篇: 唐卡艺师西合道:别让唐卡艺术走上炮制之路
标签: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无奈与希望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17“中国非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承人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集的一些理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
贵州猴鼓舞:“猴王”仅剩1人 年老难以胜任
中国“第五大发明”申遗历程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上)
[刘晓南 杨鑫基]试点与保护:上海民族民间文化
[张兆林 张宪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民
[谢中元]非遗传承主体存续的文化社会基础
[侯松 吴宗杰]“古迹”与遗产政治的跨文化解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
专访“民间故事大王”谭振山
[陶立璠]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