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岳庙:讲述700年的道教故事

北京东岳庙:讲述700年的道教故事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张广艳

2008年,北京东岳庙恢复道教场所功能。杨博摄
岱岳殿内的东岳大帝神像。 杨博摄

  金秋的北京,空气中弥漫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对于喜爱旅游的人来讲,10月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俗话说:“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在北京的道教庙宇中,白云观和东岳庙是道教信徒及喜爱道教文化的人们心向往之的两处场所。  

  张宗师始创,袁道长延续

  北京东岳庙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该庙宇经过近700年历史的云烟,依然保持着昔日巍峨壮观的风采。据称在新中国成立前,东岳庙就失去了道士的踪影。当时间又过了60个年头,在国家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态势的催化下,2008年1月14日,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将道教请回了东岳庙,5月3日,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国道教协会、北京市委、市政府,朝阳区委、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单位的领导齐聚东岳庙,为刚成立不久的北京东岳庙庙务民主管理委员会颁发了道教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使这座古老的道教庙宇,在新时代恢复了原有的道教场所功能。

  在天高云淡的10月,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去探寻近700年来这里的道教信仰文化。从朝阳门向东行驶1公里,记者看到了位于朝阳门外大街的东岳庙。道路的北侧是号称占地6万多平方米(现实际为4.7万多平米)的东岳庙,道路的南侧则是一座高大精美的琉璃牌坊,默默地伫立在繁华的闹市中,见证着东岳庙的历史兴衰。

  在东岳庙,记者见到了北京东岳庙庙务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袁志鸿道长,袁道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东岳庙的首任住持。虽然50多岁了,他却精力充沛,正在忙于东岳庙的宗教场所恢复工作。袁道长年轻时在江苏茅山入道,上世纪80年代被选送中国道教学院学习,在中国道教协会长期从事教务工作。

  袁道长告诉记者,张宗师是北京东岳庙的开山始祖,名留孙,字汉师,生于1248年,羽化于1321年。张留孙是信州贵溪(即今江西鹰潭市境内)人,自幼从伯父学道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是张宗演弟子。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召36代天师张宗演赴朝,张留孙从行。张宗演离京后,张留孙被元世祖留于京城作为天师代表。由于张留孙治疗太子和皇后的疾病有功,很快就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宠信。元世祖在京城建崇真宫供张留孙居住,封张留孙为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赐银印,统领江北、淮东、淮西、荆襄道教事务。铁穆耳元成宗称帝,对张留孙更加赞赏。大德年间,元成宗铁穆耳加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武宗及仁宗出生,都由张留孙取名。在张留孙地位日益显赫的同时,玄教也逐渐形成。他的门下聚集了高徒数十人,分别在崇真宫和江南各地大宫观担任道职,管理江南道教事务,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庞大的道教派别。泰山凌云苍穹,顶天立地,象征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神,古往今来,中华子孙都崇拜泰山神圣东岳大帝。而对泰山神圣东岳大帝,张留孙更为崇敬!他已近70岁时,见元大都(今北京)未有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遂自愿筹资兴建东岳庙。元仁宗执政的延祐六年(1319年),时已71岁的张留孙在齐化门(即今朝阳门)外买好了地,筹建东岳庙,但还没来得及兴建庙宇,他便羽化了。其徒弟吴全节接手建造。吴全节少时入江西龙虎山上清宫学道。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他随张留孙北上大都,成为张留孙的高足和助手,颇受元朝皇帝的重视。张留孙羽化后,吴全节承袭师职,制授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秉承师志,用6年时间建成了大殿、大门、东西两院,塑了神像。朝廷赐名“东岳仁圣宫”,并在其东配殿供有开山祖师张留孙的塑像。

  在东岳庙的展室里,记者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东岳庙的最后一位道长傅洞奎(1911-1996年)的遗照。东岳庙的正一派道长从明朝一直传承到民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民俗中的道教文化
·下一篇文章:申遗热潮中,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民间信仰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