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文化 >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和茶文化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茶文化

  唐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陆羽虽然贵为“茶圣”,但他这段论述,将茶的起源归于尝百草的神农氏,将茶的发扬光大归功于周初的功臣鲁周公,未免令人不能信服。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尔雅》中提到的“苦荼(tú)”,才是第一次对茶的明确记载,而《尔雅》的成书大概在战国以后,西汉之前。

  喝茶的方式,从古至今变化也相当大。《茶经》记载:“《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 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广雅》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据《广雅》记载,那时喝茶的方式,是将茶饼烤热捣末,然后用热水冲,最令现代人感到神奇的是,最后茶水要用葱、姜和橘子调味。一般来说,唐代以前,喝茶都像熬药一样,放在沸水里煮,然后加调料饮用(加盐作调料的情况比较多),这种喝茶的方法叫作“煎茶”。宋代则不同,是先将茶叶末放在碗中,冲入沸水,并搅拌成糊状然后再次注入开水,边注水边搅拌,使之变成乳状,然后饮用,这叫作“点茶法”。像现代那样用开水冲泡茶叶,只喝茶水,并且不加调料的饮茶方法,元明以后才逐渐被人们采用。

  中国十大名茶是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武夷岩茶、祁门红茶。其他的各种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乌龙茶、花茶等等,数不胜数,经过初步统计,就有两千种以上。茶道包括茶种、水种、茶具、茶礼、茶艺、论茶、品茶等等,其中一个方面都包含大量的规定、原则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略举一例,明代冯可宾在他的《岕茶笺》提出了品茶的“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幽坐、四吟咏、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陈、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上面提到的种种,再加上与茶相关的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史等等,就形成了内化到中国人精神中的,处处透着安宁和谐的茶文化。

  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样,贯穿中国的历史,渗透中国人的精神,如果没有酒,中华文化的缺失将不可估量:李白不会写出《将进酒》等名诗,王羲之不会写出《兰亭序》等名书法,《三国演义》中不会有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历史上也不会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胆识和魄力……下面就说说和酒有关的典故。

  觥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其中的“觥筹”其实是两样不同的东西,这里先说觥。觥是古代的盛酒器,椭圆形,三足或四足,上部或侧面有提梁。觥的样式非常华丽,盖子都被做成龙、象等大型动物的样式,腹部也雕刻着复杂的花纹。这种酒器均由青铜制成,只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流行,在周代就已经慢慢消失了,所以《醉翁亭记》中的觥只是代指酒杯而已,并不是真的使用了觥。除了觥之外,上古时期还有爵、角、觚、觯、斝、尊、壶、卣、彝等等与酒相关的器皿,它们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贮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三种。

  筹

  《醉翁亭记》中说“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然而喝酒和射箭下棋又有什么关系呢?筹原本是竹木片或者竹木条,用来计数,华丽些的也可以用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后世的汉语词汇如运筹帷幄、筹划等等,都是由计数的意思引申出来的。酒筹,顾名思义,就是喝酒的时候用以计数的工具。仅仅喝酒未

  免无聊,于是古人在喝酒时会进行比赛,制定规则,按照输赢喝酒。所谓“射者中,弈者胜”,射和弈就都是为了确定喝酒的数量和顺序而进行的比赛,而酒筹在比赛过程中则被用作数量标记。

  杜康

  据传说,杜康就是第一个酿酒的人,这是有文献根据的,《世本》云“杜康造酒”“少康作秫酒”。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杜康就是少康,是夏代的一个著名君王。除此之外,古籍中再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关于杜康生活的时代,他的具体身份,我们一无所知。既然商纣王有“酒池肉林”的暴虐行径流传于世,说明商代就已经有酒了,如果杜康真的是造酒之人,那么他生活的时代必然还在那之前。由于杜康是第一个酿酒的人,所以后世常用“杜康”来指代酒,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正是如此。

  曲水流觞

  按照旧俗,夏历的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人们要到水边洗去污秽,佩戴香草,称为祓禊,即上巳节。后来增加了踏青游玩、临水宴饮的内容,而且常常固定在三月三日举行。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晋代永和九年(353)的三月初三,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在兰亭修禊后,举行了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大获成功。人们在弯曲的溪水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漂下,酒觞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要赋诗饮酒。正是由于这次活动,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才得以问世,从此曲水流觞也成了上巳节的一个固定习俗。

  帐饮

  帐饮是一种送别的习俗。在远行人出发的那一天,朋友们送行,一般出城之后,会就地在野外搭建一个帷帐,遮挡其他行人的视线,大家在里面饮酒谈话,做最后的告别。柳永《雨霖铃》中的“都门帐饮无绪”,说的就是在城门处帐饮送别的场景。

  酒旗

  酒旗,亦称酒望、酒帘、酒幌等等,是酒家悬挂在门口,用于宣传和招徕客人的旗帜。《韩非子》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卖酒为生,他“升概甚平(不偷斤短两之意),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酒无论如何也卖不出去,他非常不解,向邻居智者杨倩求教,杨倩回答说是因为你家里有一只猎犬,把客人都吓跑了。《韩非子》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有才能的人往往被明主身边的佞臣阻挠,无法施展治国之道的情况。此处却要强调一下“悬帜甚高”这句话,它说明,在《韩非子》成书的战国末期,酒家就开始用酒旗来招徕客人了。所以说,看到酒旗就等于找到了酒馆,看到酒馆想到饮酒,一种或豪迈或惆怅的心情就油然而生,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说“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渲染的就是惆怅的心情。




上一篇中国各朝代不同的喝酒文化

下一篇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