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东南亚口头非物质遗产面临的问题
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东南亚的各项口头非物质遗产在当代的处境却大同小异。身为传统民俗文化,它们的生存与传承普遍都受到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影响和威胁,遇到了一些问题,大致包括如下3 个方面。
1、随着东南亚本土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口头非物质遗产生存的环境也有了明显变迁。这些民俗文化的社会文化基础通常是传统的封建制度、农业社会和宫廷王室文化,现在面临的却是现代民主社会、工业化社会、西方式的城市文化、运用先进信息手段的大众传媒。因而这些民俗文化受到了冲击,其中的一些还发生了适应性的调整和转变,和传统形态相去甚远;同时,这些民俗文化向年轻一代的传承出现了问题甚至是危机。
越南的雅乐文化生存的基础本是阮朝等朝代的封建宫廷文化,在现代,越南封建王朝已不复存在,雅乐也逐渐演变成一些传统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的组成部分。印尼的哇扬戏表演曾长期受当地苏丹统治者的庇护和资助,在宫廷和民间的舞台现场表演传统的史诗、故事和传说;现在也在逐渐改变表演形式,大量出现在电视、录像、卡拉OK等现代新兴影音媒体上,并调整了部分表演内容以贴近现代生活,从而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格里斯剑本被用来彰显主人的社会地位,但现在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改变,现代社会人们已不需要佩剑,于是爪哇的铸剑业几乎停滞,技艺精湛的优秀铸剑匠人“恩布斯”(Empus) 人数已越来越少。马克用戏剧表演中包含了多种复杂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本地口头文化传统,需要表演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学习才能掌握。但现在很少有马来青年愿意接受长期培训并成为专业艺人,于是马克用表演被迫简化,一些传统而复杂的戏剧程式和技巧已经看不到了。
2、东南亚地区的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边缘族群的传统民俗文化,它们长期以来处于主体民族、主体社会和社会文化主流之外。东南亚各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受益者主要是主体民族和主体社会,这些少数民族和族群长期得不到重视,在现代,他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更是缺乏足够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甚至面临着被主体社会边缘化的窘迫处境。
西原地区民族是越南中部的山地少数民族,长期处于越南社会生活的边缘,受到主体民族和主体社会的影响。随着现代越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当地的年轻人也像主体民族一样越来越接受现代文化的影响。随着老艺人的消逝,传统锣文化的传承陷入困境,铜锣甚至被变卖或者熔铸。
马拉瑙人是菲律宾南部僻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吟唱达拉根史诗时,表演者熟练运用本民族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本地词汇。于是史诗吟唱只能为本民族观众所欣赏,无法被其他民族理解和分享,也不可能像其他戏剧表演艺术那样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手段,或者根据社会发展状况适当调整吟唱内容。
现在马拉瑙人已逐渐接受菲律宾主流社会的天主教文化、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史诗传统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呼德呼德史诗吟唱文化的基础是伊富高人梯田耕作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在梯田劳作过程中和庆祝丰收仪式上进行吟唱。但菲律宾主流社会的现代生活方式已经影响到史诗的生存:今天伊富高传统的梯田耕作已经机械化,人们不再需要像原来那样一边吟唱一边协作劳动了;收音机、电视、天主教文化、现代生活方式进入到伊富高人生活中,菲律宾主流社会的宗教文化、娱乐文化开始取代传统社区中的传统信仰和吟唱文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伊富高人开始离开梯田,另谋职业,尤其是年轻一代不愿意再继续当农民,于是梯田年久失修、面积锐减[8] ;伊富高青年逐渐
忽视和疏远史诗吟唱传统,转而关心如何更好的赚钱谋生,更好融入菲律宾主流社会,从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3、现当代,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由于战争动乱、社会动荡,国家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相应的也影响到了该国或该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发展和传承。在越南,抗法抗美的长期战争带来了社会的不安定和发展的停滞,宫廷雅乐和西原锣文化都因此而受到影响,特别是影响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仅依靠少数老艺人在维持。在柬埔寨,由于长期的反侵略战争和内战,许多皮影戏剧场被毁,剧团被迫解散,多年流传下来的皮影也被毁坏、遗弃;高棉皇家舞剧在战乱中也被迫停演,演员们流离失所。直到战争结束、社会平靖,这些传统文化才得以继续表演和传承。直到80 年代,原来解散的舞剧团、皮影戏团才重新组合起来,开始恢复表演。[9]
结语:保护东南亚口头非物质遗产
目前,保护东南亚口头非物质遗产,一方面依靠所在国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依靠民间、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采用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一是向文化持有者采取政治经济政策方面的倾斜,二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帮助该文化传统的传承,三是在知识界倡导对这些文化传统的研究。比如,在印尼,建立了专门培养哇扬艺人的学校,教授哇扬表演技艺;哇扬艺人已经成为职业演员,哇扬表演成为商业化的旅游项目,剧团的收入从而得到了保证。同时还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手段,把哇扬戏拍摄下来,在电视上播放,或制作成录像带和光盘发行。在柬埔寨,政府把皇家舞剧作为高棉民族文化、宗教传统和国王王室的象征,于是皇家舞剧在现代柬埔寨社会获得了官方地位,并成为了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重要表演项目,利用旅游业的资源生存和发展。在菲律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伊富高梯田文化遗产”和“呼德呼德史诗遗产”两项世界遗产保护结合了起来,把伊富高梯田列入了“濒危的文化遗产”名录,组织筹措资金帮助当地政府维修梯田,鼓励伊富高人回到梯田上继续耕作,在原有社区中居住和生产,从而在根本上保护史诗吟唱传统的传承。东盟文化委员会曾在80 年代组织各国学者研究本地区少数民族的史诗和其他口头传统,编撰并出版一些民俗研究文集。在全球化、现代化浪潮方兴未艾的今天,随着东南亚地区政府和民间对于本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视,以及文化领域中民族认同、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东南亚各国的口头非物质遗产已经成为了该国文化多样性的代表性成果;可以预见,今后这些口头非物质遗产将能从各方面获得更多的资源,文化保护工作会有长足的进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