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公报 中国民间故事网
大坑居民于中秋节期间进行舞火龙活动,以求合境平安(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特别行政区政府向国家申请,将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游涌、大坑舞火龙和香港潮州人盂兰胜会,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预计结果将于明年六月公布。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有关项目在本地社区已传承了百多年,具相当的代表性和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希望借申报为日后在香港建立一套全面的申报及评选机制提供参考。
国家文化部于今年七月邀请特区政府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早前组成专家小组审议申报项目,认为上述四个项目皆具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本地社区世代传承,具有鲜明特色,在社区有重大影响,更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经征询专家意见后,民政事务局决定申报上述四个项目,有关的申请文本已递交文化部,预计结果将于明年六月公布。
明年六月公布结果
这次是特区政府首次单独申报香港特区的项目,四个项目皆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界定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别,四个项目大部分发源于本地,其中长洲太平清醮、大坑中秋舞火龙更有一百多年历史。曾德成表示,希望透过此次尝试性计划,为日后在香港建立一套全面的申报及评选机制提供参考。
大澳文化工作室负责人黄惠琼对今次申报表示高兴。她说,每年端午期间,都有大批市民和游客,专程从市区来大澳观赏「龙舟游神」,亦成为港人感受传统的标志性活动。对于近年渔业式微,大澳龙船可能不保,她希望政府将来适度增拨资源,赞助有注册的大澳龙船会,每年有能力购买新龙船和组织活动,并希望改善市区往来大澳交通,吸引更多人流刺激旅游业。
粤剧凉茶已于名录
国务院分别于二○○六年和二○○八年,公布了两批共一千零二十八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邀请申报时,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申报,并成功将粤剧和凉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 (来源:香港大公报)
文章来源:大公网 2009-9-29
上一篇: 中国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名录》
下一篇: “妈祖信俗”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岸同表祝贺
标签: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无奈与希望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17“中国非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承人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集的一些理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
[徐磊 荣树云]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
[巴莫曲布嫫]民俗学伦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刘铁梁]非物质性还是身体性?
民歌滋养的生命:记弥渡彝族民间歌手李彩章
中国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艾哈迈德·斯昆惕]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遗产化
[林继富]激活民间叙事的文化基因
[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
“妈祖信俗”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岸同表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