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静芳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伊玛堪艺人葛玉霞(中)在说唱《希尔达鲁莫日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月23日宣布,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中国提交的赫哲族独特说唱艺术伊玛堪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伊玛堪是中国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叙述,无乐器伴奏,采用叶韵和散文体的语言,运用不同的唱腔表现人物和情节,多讲述部落征战、生活民俗以及赫哲族英雄降妖伏魔、抗击入侵者的故事。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承赫哲族语言、信仰、民俗和习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伊玛堪艺人中还有20多位大师级人物,而目前只剩下5名伊玛堪艺人能表演某些特定篇目。这种艺术正濒临失传。
记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省饶河县的伊玛堪艺人葛玉霞。据葛玉霞讲,她的父亲、有着“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称号的葛德胜老人在世时,会演唱10多篇伊玛堪。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葛德胜等一批老艺人的去世,现在饶河、同江等赫哲族聚居地区会演唱伊玛堪的艺人所剩无几。
葛玉霞介绍,伊玛堪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民间技艺,主要靠三种方式来传承:一是氏族传承,二是家族传承,三是师徒传承。葛玉霞于1977年高中毕业后开始跟父亲学伊玛堪,但现在也只会说唱《希尔达鲁莫日根》(“莫日根”意为英雄)篇目中的十几个段落。
上世纪70年代末,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对葛德胜说唱的伊玛堪全部进行了录音、录像。葛德胜去世后,葛玉霞就跟着父亲的录音带学习。现在,作为“非遗”传承人,她每周四要教20多个学员学习伊玛堪和赫哲族萨满舞,并希望把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1-12-02【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上海1900多项非遗面临“碎片化”
下一篇: 千年中国皮影 今日世界瞩目
标签: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无奈与希望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17“中国非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承人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集的一些理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
世纪老人和“他的史诗”
藏戏和《格萨尔》史诗申遗成功 列入世界非遗
[陈杰]妙手绣花鞋
[王福州]申遗:面向传统撷英 面向未来传承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上)
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
[黄永林 余欢]智能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黎锦技艺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