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爱东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6.运动中的学术成果以垃圾成果为多。
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从2004年至2013年,短短十年间出现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论文已经达到18,760篇,发表论文最多的三个机构分别是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些论文大都以“意义”“对策”“关系”和“保护”作为关键词,既没有创立任何新的研究范式,也没有提出任何新的理论模式,甚至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标准。从民俗学本位的角度来看,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几乎没有一篇可以有补于民俗学的理论建设。相反,由于受到资源调配的影响,传统的民俗研究不仅未能乘风而上,反而变得日薄西山。
政论性和时效性,是保护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学术成果”所共有的突出特征。民俗学者享受了保护运动所带来的利益与荣光,同时,也得接受这些“学术成果”迅速被垃圾化的残酷现实,忍受着虚度年华、浪费光阴的痛苦与煎熬。政论性和时效性决定了这些“成果”随风飘逝的必然命运。
表面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对于民俗学的意义有利也有弊。可是,只要我们细加分析就会发现,所有积极的一面都是暂时的、不能作为学术遗产留给后人的现世利益,而所有消极的一面都是致命的、难以修复的学术创伤。
各大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几乎全是顺应时势大潮而成立的临时机构。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这一个阶段可能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一个阶段自然会有下一个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当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就会变得无利可图。作为一次“运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总有落幕的一天,那时,民俗学很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学科危机。
中国现代民俗学历经百年,几经起伏却始终没有大的发展,究其原因,与过于频繁的“运动”不无关系。每一次运动,都是紧跟政治和时势。这种运动除了造就一批投机分子,极少给民俗学留下值得后人继承和学习的学术遗产。历史似乎在提醒我们,这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对于好不容易走上了常规科学轨道的民俗学来说,很可能又是一次新的停滞与伤害。当然,历史难以预测,我们也不能排除民俗学在经历这场运动式“狂欢”的涅槃之后,将以更成熟的面孔重新回归到常规科学的轨道上。(文/施爱东)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华文化 2014年06月12日 16:02:15【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篇: 朝戈金: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口头传统
下一篇: [凌建英]文化遗产保护中文艺学的选择
标签: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无奈与希望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17“中国非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承人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集的一些理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
[乌丙安]思路与出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
[谢中元]非遗传承主体存续的文化社会基础
[林海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动物使用”的
[向云驹]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
[田兆元]关于大都市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康丽]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
[户晓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能给中国
[乌丙安]文化记忆、文化修复、文化主体
[陶立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评价与保护
记忆天空的千古绝唱──“峡江号子”传承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