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六十四岁):
5月,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野村纯一,大阪大学教授,文学博士依田千百子来辽宁省进行学术交流。省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副主编江帆向日本学者介绍了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引起日本学者的兴趣。此后,在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及江帆的陪同下,日本学者前往罗家房乡登门拜访谭振山,现场采录了部分故事。其时,谭振山刚得一孙尚未满月,野村纯一教授应谭振山之请给其孙子起名谭洪彦,并赠送孩子贺金以作纪念,一时传为佳话。
8月,谭振山应邀赴沈阳出席「中国故事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向来自国际,国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讲了两则故事。
此间,日本野村纯一教授偕夫人野村敬子再次来到辽宁,在沈阳与谭振山再次会面并采录了故事。
9月,谭振山以民间文化代表人物身份当选为新民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新民县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此后连任三届县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计15年。
10月,谭振山被命名为辽宁省「优秀民间故事家」。
11月,江帆到谭振山家进行故事采录与调查。
是年,由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沈阳市卷编委会,沈阳市新民县谭振山故事选编委会共同编纂的《谭振山故事选》出版。
1989年(六十五岁):
3月,江帆撰写的《民间文化的忠实传人—民间故事家谭振山简论》一文在《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二期上发表。此刊为国家级专业学术杂志,该文对谭振山故事活动的文化背景,传承状况,活动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至此,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开始被国内学术界所了解。
1990年(六十六岁):
4月,10月,江帆两次赴谭振山家进行故事采录与故事家追踪研究。此间,新华社辽宁分社,沈阳日报,沈阳电台,新民电台等媒体开始陆续登门对谭振山的故事活动进行采访。
1991年(六十七岁):
5月,江帆撰写的《燕赵民间文化出关—对辽宁故事家谭振山的寻根分析》一文在「中国耿村民俗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并收入该次会议论文集。谭振山的故事活动进一步引起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11月,江帆赴谭振山家采录故事。
1992年(六十八岁):
8月,应日本学界邀请,谭振山与辽宁大学乌丙安,江帆一道赴日本出席「92世界民话博览会」,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位走出国门讲故事的民间故事家。谭振山在日本讲述了《断手姑娘》,《狐女小梅》等故事。会议期间,江帆向与会各国学者作了《中国农民故事家谭振山及其故事活动》的专题报告。
赴日归来后,省,市,县各级媒体纷纷登门采访。
1993年(六十九岁):
1月,江帆采录的《谭振山讲述的故事》(四则)在《故事家》杂志发表后被该刊评为1992年「大禹杯」故事大奖赛一等奖。
6月,谭振山应邀到曹家中学讲故事;新民县老干部学会专车将谭振山接到县里给离退休老干部讲故事。
8月,谭振山被曹家小学再次聘为校外辅导员,并不定期到学校为孩子们讲故事。
10月,江帆到谭振山家进行故事采录与追踪研究。
同年,新民县改为新民市。
1994年(七十岁):
9月,中国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出版,该书收入谭振山讲述的七则故事:《望马台为啥又叫望宝台》,《康大饼子接喜神》,《狐女小梅》,《老鼋报恩》,《穷打和尚》,《当良心》,《洞房认义女》。同时还配发了谭振山小传,刊登了其讲述故事的图片资料。
10月,江帆在《中国民间文化》第15期上发表了《AT706故事研究—谭振山讲述的〈断手姑娘〉及其比较研究》〉一文。
1995年(七十一岁):
不断有媒体登门采访谭振山的故事活动。
11月,中国民俗学会在江西上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陈益源与江帆相识,获悉了辽宁故事家谭振山的相关资讯,陈益源深感兴趣。回台湾后,陈益源开始与江帆建立起学术联络,并首次将大陆故事家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列入教学之中,在台湾大学生中引起回响。
1996年(七十二岁):
7月,已调任台湾中正大学任教的陈益源专程来到辽宁沈阳市,与已调任辽宁大学任教的江帆一起奔赴太平庄拜访谭振山。江帆与陈益源住在谭家,对其生活环境,故事活动状况及生活背景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查,同时采录了部分故事。此次采录中又发现一些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集成普查中未曾触及的故事线索。陈益源还就台湾大学生对谭振山故事活动提出的问题对其进行了深入访谈。
1997年(七十三岁):
4月,辽宁电视台拍制了专题片《农民故事家谭振山》,并在黄金时间播出。此事在谭振山家乡引起轰动。
5月,北方电视台制作,播放了文化专题片《故事大王谭振山》。
7月,江帆赴谭振山家继续进行追踪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0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