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海晋]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王海晋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旅游开发与保护

  谁也没想到,17日参观会让中央民族大学的祁庆富教授如此生气。气愤的原因很简单,BMW文化之旅的队员们没看到真正的非遗项目,而是为旅游而设的民俗歌舞表演,尤其让祁教授生气的是民俗歌舞表演还打着非遗的旗号。

  民俗公园里的民俗歌舞表演随处可见,祁教授有何生气?而且姑娘小伙更漂亮了,音响更专业了,演的和看的都皆大欢喜?祁教授说,这不行,这不是非遗的真实再现:一、演员是专门演艺为生,而非传承人;二、音响都是录音、假唱;三、演出完全是商业演出目的。

  一次非遗文化之旅看到个把非真正的表演本也无可厚非,然而祁教授的态度着实让人惊讶。惊讶之余又生了几分喜欢:一、看到了国内非遗保护的真实状态,也就是绝大部分还是好,个别还有问题;二、非遗项目已经显出了它的市场价值。各级领导言必有非遗,旅游项目也用非遗做招牌,说明非遗的价值深入人心。只是我们的非遗保护之路才刚刚开始,社会对非遗的认识也刚起步。只有祁教授这样的专家多生几回气,多一点愤怒,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才能走上正轨。

  ●传承人保护尤为重要

  非遗项目从形式上看,在某些方面也不如艺术作品完美,比如在四川九寨看白马亻刍舞的时候,很多村民头戴面具身披彩衣,跳起舞蹈之后露出的裤子是西裤,脚上穿的还是皮鞋,显得很不专业。但是专家表示,非遗的价值之一就是在于它是原生态的,也就是说演员不是专业演员,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牧民,在业余时间表达他们的文化形态。对于一些没有文字历史的民族而言,非遗的项目里能够读到他们民族的历史和曾经的生产生活只言片语。

  专家表示,正因为如此,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才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非遗项目的保护离不开它所生存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因此国家近年来陆续成立了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将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所必须的文化生态综合起来保护。2008年8月,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成为我国继闽南和徽州之后设立的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至此,由热贡艺术、同仁古城、热贡六月会、於菟以及藏戏等文化形态构成的热贡文化进入了整体性保护时期。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以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组成部分,2009 “BMW中国文化之旅”于6月10日从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出发,一路深入走访绵竹、都江堰等重灾城市和汶川、茂县等羌族聚集区,经若尔盖草原和甘南地区到达甘肃兰州。接下来车队到达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从而完成历时9天、2200公里的旅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公关部总监谷晶女士表示:“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天,看到这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饱含民族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和感动,并坚信它们一定会被完好地传承下去,绵延不绝。同时,我们也希望藉此呼唤更多来自社会各界对守护和重建灾区精神家园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来源:《北京青年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09/07/07 00:37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颜志图:“讲古佬”的痴古人生

下一篇“瞎话”能讲三天三夜不歇口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