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睿]刻痕剪影:“纸破天惊”的民间剪纸


作者:温睿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剪纸用途:小身材无处不在

  老话说,物尽其用。剪纸是装点生活的民间艺术品,既可以是居室“软装潢”,贴在门窗上,也可以是礼物的“商标”,还可以作为衣服上绣纹里的底样,充分地反映了南北方异中存同的文化特色和少数民族剪纸的习俗。

  窗花

  贴在窗纸或玻璃上的剪纸,叫做窗花。如今,中国北方还基本保留着春节期间贴窗花的习俗,而南方的习惯往往是只在婚庆时张贴剪好的“喜”字。窗花通常按粘贴的位置分类, “角花”贴在窗户四角,“棂花”贴在长方形的竖条窗格中,“团花”是“窗心”的一种,对折剪制而成、贴在窗户中央。

  (1)静态窗花

  山东农村的“窗花”形态就各有千秋。胶东地区的农舍,冬天时总会留出一个“雀眼窗”——用作气孔的小窗格,可以流通室内外空气。“雀眼窗”上面贴的花卉、瓜果、鱼虫等小幅剪纸就是“窗风”,还可以装点室内。不少“窗风”都只是在窗纸上略黏住而不完全贴实的,许多古老的纹样就这样得以保存。

  栅栏状的直棂窗上,垂柳状的长棂窗格中贴着的剪纸叫“棂花”,其中以瓶花为题材的又称“瓶景”,瓶字谐“平安”的“平”字音,瓶中的蛙和石榴花暗示多子多福。贴在正中方形窗格上的圆形窗花称作“窗月”、“窗心”,六条窗月《黄粱梦》中,左数第二条下方躺着一个人,黄粱未熟梦已深;左数第三条下方一人手拿拂尘,像是超度的神仙;右边三条里的显赫官家、妻妾儿女,都是左下那个人的梦境。这幅剪纸里的人物多用阳刻,场景多用阴刻,用较大篇幅表现了黄粱梦中虚拟的美好,与现实单一的场景“针锋相对”。

  有时,先分作单独的竖条剪制、之后再拼合起来的窗花常常跨越窗格,因而谐音得名“窗越”。窗越《松竹梅兰》的上方有斗拱形纹样“月楼”,下方有月牙状的“兜月”,中间是由六条相对独立的竖条分别剪制、最后再拼合为一的“窗月”。

  山东剪纸窗越《蝶恋花》采用花灯的形式,左右两侧及下部的花纹流苏因“打剌”(又称“打毛”)的剪法呈现出细腻丰富的层次;整体外形华丽、纹样细密端正,令人叹为观止。像《会客》这样表现楼房及其中人事的作品,还被称作“窗楼”。

  从甘肃天水熏样剪纸《狮子》上可以看出,原图分作四块剪制,狮子的体态丰满,轮廓柔和,耳朵、背脊、尾巴等处都分布着细密的线条镂刻,四爪上也有弧状镂刻;右下角的那一块里还剪刻有精致的花朵、枝叶和藤蔓。之所以分作四块剪制,是因为天水当地民居窗户多为三十六格,中间的窗心部分平均分为四大格,恰好能用来张贴大型的动物剪纸。如果用黑纸剪制贴在中心的动物,则周围的小型装饰剪纸就会用红纸或绿纸剪制,以形成对比。

  陕西宝鸡的剪纸作品《金狮》也多以点、线的阴刻为主,但这只小狮子有着长眉圆眼的笑脸,四肢短小,尾巴则是夸张的椭圆形,细密的锯齿纹分布在最外侧,像一把小扇,又像是盛着一串珍珠的贝壳,拙朴可爱,一定很受孩子们欢迎。

  (2)动态窗花

  动态窗花也是山东民间剪纸的一大特色。斗鸡、斗羊是当地孩子喜闻乐见的动态剪纸,尤其是自家妈妈亲手制作的那些,完全不输给任何动画片。《斗鸡》里的两只公鸡,鸡冠、鸡颈、尾羽等全部怒张,利爪竖起,干练、饱满的阴刻线条充满力度;鸡头和颈羽、鸡身和尾羽分作两部分剪制,在各部分背后衬上厚纸,再把鸡身和尾羽贴在窗上,用绳子作中轴,把颈羽下部跟鸡身连接,绳子的一端系在鸡冠上,另一端穿过纸窗拴在院子里的树梢上。每当有风吹过,两只公鸡的头颈一高一低,像极了皮影戏里斗鸡的场景。孩子们也不用羡慕那些隔着屏幕看动画片的同龄人了,妈妈亲手做的玩具可是触手可及呢。

  门花

  门花是张贴在门上的剪纸作品;它也是中国北方农村保留下来的春节习俗之一。除此之外,其他节庆时门花也是必不可少的纸质装饰品。

  山东蓬莱的《艾虎》剪纸就是端午节时的门花。当地人民常在端午节时将“收毒葫芦”(或称“消灾葫芦”)与艾虎分别贴在两扇门户上,保佑全家不受毒邪的侵害。作为主体的葫芦和它周边一圈全是大块的镂空面积,有的是规则的矩形,有的是好几个连成一线的半圆形,组成了干净、利落、流畅的镂空线条;葫芦嘴处是一枚镂空的铜钱币,下方有一只以阴刻手法剪制的头朝葫芦底的蝎子,表示被吸收的“五毒”;还有一柄被葫芦中段挡住中间部分的七星宝剑,剑柄处镂有十字纹,左边四个、右边三个小圆孔一起代表“七星”;葫芦外圈装饰的菖蒲寓意着此剑是由截断的菖蒲制成的,就像吴曼云《江乡节物词》记载的那样:“蒲剑,截蒲为之,利以杀鬼;醉舞婆娑,老魅亦当退避”。葫芦腰内还有一只以阴刻手法剪制的虎头,头顶王字,眼梢飞扬,两眼瞳仁相近,小嘴横咧,耳尖及头顶都有极细密的锯齿纹,英气中透露出几分可爱。

  整幅剪纸中心部分采用阳刻、四周采用阴刻,红黄两色对比鲜明,葫芦和虎头、七星剑与菖蒲的图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斗方花

  斗方花也叫“香花”,是剪纸艺人们根据“斗方”这种书画形式的艺术品改编创制而来的剪纸花。

  “斗方”是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是春节时贴在门户或橱柜上用来表示祈福的特殊书画作品。如《红楼梦》第八回中所述,“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的斗方儿,越发好了,多早晚赏我们几张贴贴”。

  与斗方一样,剪纸艺人们所制的斗方花也常贴在门户与橱柜表面,多用人物及纹样、图饰的形式来表现人们对新年生活的美好期盼与追求,如招财进宝、儿孙满堂、耋耆富贵等都是常见的题材。

  礼品花

  覆盖在各种赠礼上的剪纸礼品花就像自制的“商标”,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又细致的性格。

  “八件”是广东佛山常见的礼品花剪纸,在同一张剪纸中有多个花卉、瓜果等各类物品的图案,一幅中有八个物品的称“大八件”,只有四个物品的就称“小八件”。在需要装饰婚嫁聘礼和嫁妆或庙会、张贴红榜等情况下,人们就会把整幅“八件”上的各个物品分别剪裁下来,用它们装点礼物或布置环境。《花果》剪纸中花花绿绿的果子,色彩缤纷可爱,形状生动活泼,这种一整套的小物件,特别能讨女孩子的欢心,用来装饰聘礼嫁妆再合适不过。

  福建还有一种特殊的礼品花,就是蜜饯花样,是把冬瓜皮制成蜜饯时要用到的小型剪纸作品。一般先把用油纸剪成的剪纸样蒙在冬瓜皮上,刻出相同的形状和纹饰,再把刻好的冬瓜皮放入加有明矾的沸水中稍煮片刻,固定它的天然色泽,最后捞出、滤干,用白糖腌制、晒干,就缩成了小巧又精致的蜜饯花。这种蜜饯花是当地人放在桂花茶中的特殊食品。蜜饯花的图案大多是独占鳌头、多子富贵等吉祥话的图画版。当平面的蜜饯花样泡入桂花茶,就会慢慢胀开,变成立体的蜜饯花。

  绣样

  把白纸剪成的绣花样子贴在衣服或鞋帽、肚兜、袜子上,再针线绣缝,绣好后白纸样会被细密的丝线依样覆盖住,从此绣样便与上面的绣线相伴,直到双双老去,绣样里寄托的美好祝愿都不会褪色。很久以前的老剪纸艺人们常以剪制绣样为生,如已故的剪纸大师、扬州的张永寿先生早年就是靠着剪绣样养家糊口的,晚年创作的《百菊图》里没有出现任何一个重复的花样,只有一半牙签粗细的“蟹爪菊”花瓣线条自然卷曲、细腻分明,可以想见戴着老花镜的张老先生在剪绣样时倾注了多少热爱和心血。■

  (本文发表有删节。全文刊于陈燮君主编的《纸》,图片手绘徐旭峰、夏妍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3-02-04
【本文责编:思玮】



 7/8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陆斯嘉]原生态剪纸如何进入大都市?

下一篇[赖施虬]民间剪纸 剪出民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