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睿]刻痕剪影:“纸破天惊”的民间剪纸


作者:温睿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河北蔚县是点色剪纸的故乡,这门技艺相传已有几百年之久的历史。到底谁是蔚县点色剪纸的鼻祖?

  有人相信是蔚县银匠刘老布,相传他曾看到人们从苏州、杭州带回丝绸,把上面印制的精美商标剪下来贴在窗户上,但到了夜里却变成了一团团黑影,于是他想到将图案镂空的办法;不过他是一位银匠,平时并不习惯用剪子,便弃剪改刀,把刻好的窗花点上颜色,他的作品在集市上很受众人青睐。从此剪纸艺人们也都学着银匠刘老布的样子用刀刻纸。

  另外一种说法以“北有王老赏,南有张永寿”这句谚语为证,称王老赏先生才是北方纸雕的创始人。

  蔚县纸雕的创始人究竟是谁,见仁见智;据说蔚县最早的窗花是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制成的“天皮亮”;后来,在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和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及当地刀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的影响下,沿袭“天皮亮”的透明效果,还以刻代剪,才诞生了具有浓浓乡土风味的剪刻纸作品,所以应该称为“点色刻纸”更恰当。

  蔚县点色刻纸的工艺流程有“三分刀工七分染”之说。

  首先是“熏样”,这道工序现在已经被晒图的方法替代。

  第二步是“闷”,即把要刻的宣纸剪成目标大小。纸的层数一般以三十至五十张为宜,因而要把它们全部用水淋湿、再用手压实,使其完全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步便是刻制了。蔚县点色刻纸不仅产量高,艺人刻纸时更能随心所欲、不断翻新花样。点色刻纸一般会使用单刀、三角刀、圆口刀等刻刀。刻纸时以阴刻为主,兼有阳刻或阴阳结合的方法,作品层次分明,并留有大块面积以供点色。

  最后一步是着色,行话叫做“点染”。蔚县剪纸点染工艺非常特殊,点染所用的颜料要事先用白酒以一定比例调兑,才能保证颜料能浸润纸张但不散乱地洇开,又不易褪色。直接向一摞几十张极薄的“粉连纸”上透染,最好等一种颜色干定后再点染另一种颜色,否则容易混淆串色;但如果正是要追求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效果,前一种颜色半干时就要点染另一色。浓淡相间的色彩使作品富有透明感与立体感,“三分刀工七分染”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脸谱窗花和戏曲人物刻纸是河北蔚县点色刻纸的主要内容。脸谱窗花、戏曲《闹天宫》中的美猴王,头上插佩着毛茸茸猴鬓发球,刻纸艺人们选择用一排排极细小的缝隙来表达;草王盔和两条翎子上也都密布着细密的小刻点,凸显了头盔的镶嵌特色与翎子光滑的羽毛质感。美猴王脸部的油彩勾绘又以十几种色彩交错点染,威风凛凛的神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戏曲人物刻纸李元霸和金翅鸟,二者的头发都以卷曲又极细密的线条刻制表现,最细处的线条之间仅有一根马尾毛粗细的距离。线条刻制并没有统一的要求,各线条之间细微的粗细差异使它们的受色程度也不同,而脸部大面积点染互渗所形成的色彩则相对较为规则。

  每年春节,河北蔚县各家店铺门前都会竖起一块像门板那样大的“亮子”,窗格的形状,上面糊着白纸,形形色色的染色剪纸作品贴在“亮子”上,往来的男女老少会把这些年货买回家张贴。静态的纸影窗花,默默地演绎着戏中的人生百态,从新年伊始直到年终。

  (5)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像孩子们常玩的填色游戏一样,是将剪好的阳刻剪纸贴在白纸上,再在镂空的空白处根据需要平涂上各种颜色,一般不能将颜色涂在主稿的轮廓线上。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佛山“铜凿”剪纸因其材质的特殊而成为了填色剪纸中的特例。这种在当地叫作“铜凿”的工艺,是先在一张铜片上先用锤子凿出母本图案,再在凹陷处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油质颜料。这种金碧辉煌的剪纸作品便于长时间保存,但一次只能制作一幅,没有两幅完全相同。

  (6)勾绘剪纸

  勾绘剪纸分两种,一种是以剪刻为主,用毛笔描绘人物五官、花蕊、叶脉等细处,代表作品有现存于镇江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清代包钧剪纸册页;另一种是把画面线条全部描绘出来,把空白处镂空并在背面衬上色纸。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更倾向于衬色剪纸一类。

  山东黄县的染花剪纸《八仙人物》窗心属于前一种勾绘法,艺人先将整体的线条和图案勾勒、着色,再用剪刀将多余部分镂空而成,这种手法在当地称作“染花”。其上半部分是八仙人物,下半部分是天官赐福、福禄寿三星、刘海戏金蟾等人物。画面中心是蝴蝶与兰花,四周围绕着老鼠偷葡萄、凤穿牡丹、鹊梅等吉祥图案,整个画面内容充实丰富。

  广东佛山的剪纸《喜报》也使用了前一种勾绘剪纸法,但这次是先剪再画,剪纸艺人先将人物轮廓剪好,再用毛笔将人物五官、手持物件等一一绘制、着色;如果扎糊艺人再把这队人马依外形剪下,按顺序贴在走马灯上,随着灯内的热流将走马灯推动,状元及第报喜的热闹场景就栩栩如生地在光影中“活灵活现”了。

  (7)木印剪纸

  木印剪纸的效果类似于民间木版画,是把剪刻与木版印刷相结合的剪纸方法。木印剪纸的主要特点是可大量复制,用木刻戳印人物的面部称“开相”,属于局部木印;还有全部用木版刷印,再剪刻、镂空、着色的木印剪纸。

  北京的彩绘剪纸作品《八仙庆喜挂千》,就是先用木版刻印中间部分、再用传统剪纸手法剪制剩余部分的局部木印剪纸。“挂千”又名“挂钱”、“门彩”或“过门钱”,是新年时贴在门楣上的装饰物。《燕京岁时记》载,挂千是“用吉祥语凿于红纸之上”,贴在门楣前与门上的桃符相辉映的物品;中间印绘有八仙的挂千是特别悬挂在佛前的纸制品。这一组四枚挂千就是悬于佛前的,由梅红色纸刻制,密集分布着不均匀的蜂窝状小孔;上部的纹饰间从右至左刻着“物华天宝”四字,下摆处则镂刻着两排精致的铜钱状圆形花纹。中间两人一组的八仙都是先以木版刻印出黑色轮廓,再为人物五官和衣着手工上色的。供养神佛的东西,小到一枚纸挂千,也是要费很多功夫的,带着最虔诚的心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3-02-04
【本文责编:思玮】



 6/8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陆斯嘉]原生态剪纸如何进入大都市?

下一篇[赖施虬]民间剪纸 剪出民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