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品拍卖之名非法吸存2.5亿

以艺术品拍卖之名非法吸存2.5亿


来源:广州日报   文章作者:刘艺明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艺明

  通讯员南检宣

  以艺术品拍卖为诱饵,大量招募经纪人,向社会公众710多人非法吸存2.5亿。昨日上午,佛山市南海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多起金融犯罪案件,其中包括牵涉桂、粤、港等地的“万丰”系列案件的其中一起窝案。今年3月,南海检察院正式成立金融检察部门,实现金融检察工作专门化,全年共起诉金融领域案件26宗37人。

  案例一: 向710多人非法吸收存款

  2013年9月起,被告人梁某某等六人为了代理香港万丰公司和广西会丰公司(均另案处理)的艺术品权益份额化交易业务,分别成立了“润丰南海”、“润丰顺德”、“润丰九鼎”、“智慧新城”等分公司,并在上述公司不具备经营证券业务资格和金融业务资格的情况下,采用权益份额的证券化手段对艺术品进行炒买炒卖。

  梁某某等人以香港万丰平台理财收益丰厚为引诱,承诺在年底给予投资者保底付息,招募几十名经纪人通过网站、微信网络、宣传册、介绍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大肆宣传,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从中赚取交易佣金。通过上述行为,共向社会公众710多人非法吸收存款达人民币2.5亿余元。

  至案发,万丰平台资金链断裂,梁某某等人给投资人造成高达1.25亿余元人民币的巨额经济损失。南海区检察院以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梁某某等6人提起公诉后,2017年8月,南海区人民法院对梁某某等6人判处三年三个月至一年三个月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检察官说法:“万丰”窝案之一 欺骗性极大

  南海区检察院表示,该案件是牵涉桂、粤、港等地的“万丰”系列案件的窝案之一,是典型的假借艺术品投资之名而行非法高息吸收公众存款之实的金融犯罪案件。该系列案通过桂、粤、港三地的空壳公司组建地下资金网络,形成虚假的艺术品交易繁荣现象,但资金监管缺失,致使大量集资资金非法流出境外,给国家和个人造成较大的金融风险。

  近年来,假借金融创新外衣掩盖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之实的案件层出不穷,其中本案的“艺术品投资”便是违法犯罪分子最喜欢使用的“外衣”之一,欺骗性极大、投资风险极高,广大投资者亟需提高警惕,强化甄别能力。检方建议应当尽快将“P2P”同类型企业纳入监管范围,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设定最低资本金要求和资本充足率要求,严格实行资金第三方托管,实行最大程度的信息披露,强化监管。

  案例二:“排毒神器”是传销幌子

  “美极客环球有限公司”自称是来源于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生产“苹果干细胞”、“小分子肽”等“产品”,宣称可用于亚健康状态,有排毒、降血压、抗衰老、治疗便秘的功效,甚至能令帕金森症患者痊愈。

  刘某等8人本为受骗者,初期因本人或亲友健康问题接触“美极客”,均购买了“美极客”的产品服用,其后在参与“美极客”一系列招商会、经验分享会的过程中,了解到可从发展的下线的销售收入中获取高额提成,遂不顾亲友劝阻,积极通过朋友圈、组建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传“美极客”,发展下线,逐步参与传销犯罪。案发后经鉴定,“苹果干细胞”、“小分子肽”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系假冒伪劣产品。

  南海区检察院以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对刘某等8人提起公诉后,2017年12月8日,南海区人民法院对刘某等8人判处十个月至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检察官说法:利用追求健康心理诈骗

  检方表示,“美极客”利用民众追求健康的迫切心理,先骗取钱财,随后进一步引诱被骗人从事传销活动。刘某8人均为女性,其中又有多名专职家庭主妇。此类人群较多接触网商、网店,又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极为关注,易成为保健品传销的发展对象。案发后仍有参与人执迷不悟,坚称产品有疗效。

  检察官建议,广大消费者应提高对健康产品(保健品)的辨别能力,多听从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指导意见,从专业渠道了解健康产品信息。依刑法规定,传销组织达到三层级以上,下线超30人便触犯刑法。部分被告虽只推荐亲友数人参与,但下线又各自发展了数十人,级级累加呈几何性增长,最终导致直接、间接下线达上百人之多,被告人锒铛入狱。


·上一篇文章:寻常百姓用诗歌书法纪念伟人毛泽东诞辰124周年
·下一篇文章:上海迪士尼庆祝米老鼠动漫形象90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