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 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青坡
“小潘?没想到你也是应聘的毕业生啊。”招聘会上,东北大学2022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潘泓谚的出现让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经理潘良喜出望外。
“我是学校的见习就业助理。今年3月,您公司的线下招聘因疫情中止,改为线上招聘,咱们联络对接时就很顺畅,我通过了解,也对公司的事业和岗位特别感兴趣。”潘泓谚笑着自我介绍。
“通过上次合作,她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从校园招聘宣传到各项保障,都协调得井井有条,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一番交流过后,潘良和几位同事相互确认,随即,录用通知便发到潘泓谚手中。
整个招聘季,表现得体、落落大方的她接到许多用人单位抛出的橄榄枝,并从中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位。
然而,在几个月前决定放弃考研选择就业时,潘泓谚面对的还是一片迷茫。
“那会儿,我感到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不愿意与人沟通、办事磕磕绊绊、缺乏实践经历……想着种种不足,觉得找到好工作的机会真是渺茫。”她充满感慨地回忆着。
辅导员老师看出她的苦恼。一番交流后,老师建议:“去试试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就业见习岗位吧!可以和招聘单位多打交道,锻炼好本领,为就业打基础。”于是,潘泓谚申请了这一岗位,负责协调各项招聘事宜。从第一次试着联系企业时的战战兢兢,到与上百家企业逐家沟通的从容不迫,潘泓谚快速成长,帮助很多同学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也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推开了就业之门。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而努力的,不止学校。
“我是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制药行业吗?”7月17日,在辽宁省“奋斗正青春·筑梦在辽宁”招聘活动现场,慕名前来的求职者小陈急切地问。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质量检测与分析工作,今年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和见习岗位,非制药专业的同学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参加见习培训。”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高歌说,“设立见习岗位,是为了帮助毕业生熟悉职业要求,更好度过过渡期,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公司搭建起更大的人才蓄水池。”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是今年辽宁省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点举措。6月4日,辽宁省出台“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组织开展“青年见习岗位拓展计划”,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城乡社区和个体工商户等设立见习岗位。同时,面向2023届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开发院校类见习岗位,见习期限为3个月,每人每月补贴基本生活费1000元。
“‘青年就业见习岗位拓展计划’将在全省开发不低于2万个见习岗位,帮助当年的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至24岁失业青年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就业能力、及早实现就业。”辽宁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安财介绍。
全社会携手,促就业无忧。辽宁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李庆才表示:“我们充分利用教育部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互联网+就业’的新型模式,做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同时,推动高校书记、校长带头访企拓岗,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截至4月28日,已有85所高校的书记校长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走访了2176家企业,促成企业新增就业岗位39621个、新建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115个。”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3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