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
说起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自然要先了解一下女娲的身世。古书中记载,女娲和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兄妹俩,他们的母亲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叫华胥氏,当兄妹俩出生后不久世界上便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大洪水,所有生灵被荼毒殆尽,只剩女娲伏羲兄妹两人幸免遇难,于是他们便兄妹成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两人结婚后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但时间不长女娲开始发起愁来,她说:“靠我一个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什么时候才能孕育那芸芸的众生来管理这个世界呢?”女娲猛然间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灵机一动,开始了她抟土造人的伟大工程:她用黄泥捏成小泥人,摆满整个清漳河畔,轻轻的一吹,小泥人都变成了活蹦乱跳的真人。时间长了,女娲捏累了,就用柳枝蘸着泥点往地上甩,甩出来的泥点也都变成了真人。女娲本不经意的这么一捏一甩,却被后人加上了阶级分化的内容:精心捏制的人是富贵之人,而泥点甩出来的则是贫贱之人。看得出来,各位应该都是捏出来的。
在东汉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中有相关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劳动非常辛苦),力不暇供(供应),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绳,粗绳索)人也。
……
这里是最高的一层叫补天阁,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炼石补天的,……传说黄帝部落的后代颛顼与炎帝部落的后代共工,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大动干戈。结果共工战败,愤怒之下一头撞向了不周山,将不周山这根撑天大柱撞成了两截,天空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导致“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人世间一片生灵涂炭的惨象,就在这种背景下,女娲从容应战,取来五色神石(颜色是青、赤、白、黑、黄),耗尽所有精力,历时七七四十九天才补好了天上的窟窿。……
2012年版
说起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自然要先了解一下女娲的身世。古书中记载,女娲和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兄妹俩,他们的母亲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叫华胥氏,当兄妹俩出生后不久世界上便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大洪水,所有生灵被荼毒殆尽,只剩女娲伏羲兄妹两人幸免遇难,于是他们便兄妹成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两人结婚后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但时间不长女娲开始发起愁来,她说:“靠我一个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什么时候才能孕育那芸芸的众生来管理这个世界呢?”女娲猛然间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灵机一动,开始了她抟土造人的伟大工程:她用黄泥捏成小泥人,摆满整个清漳河畔,轻轻的一吹,小泥人都变成了活蹦乱跳的真人。时间长了,女娲捏累了,就用柳枝蘸着泥点往地上甩,甩出来的泥点也都变成了真人。女娲本不经意的这么一捏一甩,却被后人加上了阶级分化的内容:精心捏制的人是富贵之人,而泥点甩出来的则是贫贱之人。看得出来,各位应该都是捏出来的。
……
这里是最高的一层叫补天阁,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炼石补天的,……传说黄帝部落的后代颛顼与炎帝部落的后代共工,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大动干戈。结果共工战败,愤怒之下一头撞向了不周山,将不周山这根撑天大柱撞成了两截,天空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导致“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人世间一片生灵涂炭的惨象,就在这种背景下,女娲从容应战,取来五色神石(颜色是青、赤、白、黑、黄),耗尽所有精力,历时七七四十九天才补好了天上的窟窿。
……
上述三个版本的底本中呈现的女娲造人和补天神话,都有如下两个明显的共同点:第一,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的有机融合:底本中的神话故事情节既有对《风俗通义》轶文中女娲造人神话以及《淮南子·览冥训》中女娲补天神话的直接化用或引用,也融合、挪用了当地口头传统中女娲在清漳河边造人、神农画八卦捅破了天的说法,口头与书面传统彼此衔接,水乳交融,熔铸成为新的女娲神话异文;第二,神话的基本情节均稳定不变,尤其是女娲造人故事,从主要母题链到次要母题的构成,几乎完全没有变化。
但是“稳定传承”并非全无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女娲补天神话。2010年异文中的一个次要母题——天崩地裂的原因是神农画八卦、不小心捅破了天,[20]在2011、2012年的版本中,却都变成了古代文献中更常见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情节,可见底本在稳定传承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而非完全僵化不变。三个底本的分析表明:底本最常发生的变化是对神话和民俗、文物的阐释,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则保持稳定传承,但是也会出现细节上的变化。这也与民间口头艺术的一般传承规律相吻合:在传承过程中,民间叙事的核心母题及其母题链的组合、类型和基本内容,都呈现出强大的稳定性,而次要母题则常有变化,并导致大量异文的产生。[21]
社会上和学术界有不少人对旅游业抱有很深的成见,一个重要的理由是认为导游们照本宣科得厉害,他们固守底本,使鲜活丰富的传统文化日渐僵化。那么,导游个体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完全照搬底本吗?还是会有所创造?他们的表演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