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1]


作者:林继富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当然,我们也发现在20世纪的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中,存在着方法单一,沿袭和借鉴作家的研究思路,对此许钰先生曾中肯指出:“在一些不大熟悉故事的人们那里,却往往自觉不自觉用对待作家创作方法,来看待口承故事,在不同的故事当中去寻找作品和讲述者的个性。他们找到的所谓个性,其实往往是作品不同体裁的共性,或者故事家对于某类作品特点的创造性发挥罢了”[58]。因此,在方法论上,我们应该广泛吸收口头程式理论、民族志诗学理论、表演理论等多种理论方法,全面深入地挖掘我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思想精神和文化真谛。
综括起来,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主要侧重于个人,突出个人的创造,突出个人的位置,陷入了本末倒置的尴尬境地。20世纪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视点单一,诸多领域无人涉猎;故事传承人的研究与作品脱节,相当多的学者视传承人与作品为孤立存在,他们没有实践传承人与该传承人的作品互文互现的系统考察;对民间故事的文本间性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学者更多地只是将传承人的故事作为某一类型故事的经典文本阅读,对故事文本没有做整体观照。因此,当我们回归文学研究的阅读方式,以文化研究的眼光、人类的眼光阅读传承人的作品时,则发现先前我们已经遗漏了大量精彩纷呈的民间思想。
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新方向
传统民间故事研究着力于大量采集文本,注重故事文本的内容构成、形式分类与意义诠释,强调不同故事文本之间的比较;传统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侧重于传承人的生平描述、讲述风格和传承线路的考察,这些研究为我们厘清民间故事传承人及其讲述艺术提供了可贵的学理资源。当品味20世纪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成就,批评存在不足的时候,我们所期待的是从这个时段的梳理中寻找21世纪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新视角和作出学理的新探求。
将民间故事置于生活、置于讲述过程中的民族志式研究,是未来民间故事研究新的发展方向。笔者之所以倾心于民间叙事讲述研究,基于目前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存在的问题,基于进入民间故事内部构造路径的选择。我国先前的民间故事文学研究,太多地依赖书面记录的文本。书面文本与活跃在讲述之中的民间故事相比不仅信息缺省,有时甚至完全是记录者、搜集者或整理者的声音,为此,我在《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59]和《解释民俗学》[60]两本著作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民俗学和民间故事不同文本的看法,正视文本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学术理念,我连续十年立足于村落故事讲述人的调查,试图从讲述的角度讨论民间叙事传承人和民间叙事资源的真确性和生活性,最大限度地使用“情景中的对话分析”,最大限度地采用民族志描写,以便科学描述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性时刻的形成和社会秩序连续不断地展演过程。尽管这种探讨同样存在着如何捕获瞬间民间叙事活动的问题,但是我希望这种讨论有益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有益于中国民间叙事学科学理论的建立,有益于保留21世纪初期中国村落的民间叙事基本状貌,有益于推进当前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故事传承人与文化传统的互动关系是我们解决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过去的研究成果有所涉猎:“故事家传讲的故事,无不具有强弱程度不同的两种力:一种是对外的辐射力,一种是对内的向心力。这两种力交织成一种磁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磁场,吸引了人数多寡不等的听众,组成了一个自发性的群众故事涵盖面”[61]。这里的“磁场”就是地方文化传统集中的表现,也就是说民间故事传承人代表一个集体的口头传统,传承人常常依靠自己特有的方式抓住听众,以特有的方式表现传统。
在未来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中,传承人与听众之间的关系需要好好把握,它是我们认识地方传统,把握民间叙事传统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故事讲述者都是传播主体,听众是传播客体。作为故事传播过程中的人,传播主客体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包括故事家在内,当听众时是传播客体,讲故事才是传播主体。听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讲述者对故事的选择,观众的现场反应、情绪状态、即兴插话等,尤其故事讲述以群众为对象,它不能不适应一般群众民俗文化生活的要求与社区文化传统。调查表明,传承人在故事传播过程中,无不与喜欢故事的听众,结成一个相互依存的传播关系网络。这种传播网络实质上是互动的,听者与故事传承人构成的互动关系表面上是一种人际关系,实质上则是一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他们联系的纽带就是文化传统和共同的文化价值体系。因此,文化传统是磨砺杰出故事讲述家的温床,故事讲述家是承继民间叙事传统的集大成者。
明确了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人的互动关系,为故事社区、故事村落和故事家族的调查指明了方向,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平台。民间故事传承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他们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在故事传承人的背后有很多文化做支撑,在传承人的身后有很多讲述者做基础,也就是说,传承人仅仅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代表。因此,发现杰出的故事传承人就是在发现一个地方的民间叙事传统。当然每一个故事传承人与地方传统和民间叙事传统的距离差异,又往往通过传承人讲述的故事得到反映,得到再现。
传承人讲述的故事,是在无数次修正中完成,故事修正的前提是基本情节的稳定性,“民间故事的自我修正规律”中的“修正”非常重要,为何修正?围绕什么修正?涉及到民间故事的动态研究,也就是说,民间故事的修正是在流动中完成的,这种流动的河流就是民间叙事传统。传承人对民间故事的修正是在无数次围绕民间叙事传统基础上不断地调整的文化运动,他们最大限度使传承人的故事符合民间叙事传统运行规则,充分体现地方传统精神。
活跃在历史舞台和现实生活中的民间故事传承人展现给人们的是多侧面的动态文化,因此对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不仅仅依赖业已见之于世的文本,更重要的是把他们还原于生活环境,只有将传承人回归他所生活的环境,才能全面真实地认识故事传承人的特点和社区与故事传承之间的关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郭建勋]《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生存现状调查

下一篇[林继富]国外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1]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