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驰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万永强介绍,在清代,“葫芦文化”曾经达到过一个高峰,尤其是宫廷里的将后王爷们,谁都会有几个好葫芦,大家还记得讲述溥仪一生的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齐的电影《末代皇帝》吧,最后一个镜头就是年老的溥仪回到故宫,竟神奇般的从当初的皇帝宝座后面掏出了一只蝈蝈葫芦,可见养蝈蝈、玩葫芦已经是当年的一种贵族文化。“只可惜这位意大利名导对葫芦文化也是略知皮毛,溥仪是皇帝,怎么能玩那种葫芦呢?”万永强指了指自己精心收藏的几件工艺精湛的清代葫芦作品讲,“最起码也得够这种级别的吧,这才是宫里的东西呢。”万永强拿起了其中的一件,给记者详细讲解,这件作品不但葫芦器型讲究,有宫廷里的“官器”味道,最主要的是葫芦口上面的象牙“蒙芯”,雕工简直让人称绝——方寸间雕刻了《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正在经过一片树林,树林的中间还吊起了一位用绳子捆住的孩童——正是《西游记》中“红孩儿”中的章节,最叫绝的是,轻轻晃动象牙“蒙芯”,吊起的“红孩儿”还会来回活动,原来,中间连接的锁扣被透雕成了活动的,而且人物的五官表情清晰可见,简直令人啧啧称奇。“这件作品是我好多年前从国外买回来的,给王世襄老爷子看过,老爷子很喜欢,说这东西在清朝当时都是绝无仅有的,能玩它的,最起码是个王爷。”万永强讲,“这也难怪意大利的大导演,这些好东西收藏家都难得一见,你让他上哪找去。”
小葫芦孕育大文化
在万永强眼里,蝈蝈葫芦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从种植培育开始,到最后成形,再到最后成器,最后经过把玩变色,能够玩出一把好葫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蝈蝈葫芦除了把玩,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让蝈蝈呆在里面很舒服,并且能把它的叫声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万永强说他自己观察过,无论是蝈蝈还是油葫芦(一种鸣虫),在葫芦里面发出叫声的时候,也是爬来爬去,四处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以巧妙地利用回声,把自己的鸣叫声体现到最大化。看来,一个小昆虫都愿意在众人面前朗诵自己最得意的诗篇,就难怪这一代一代的玩家们,在把玩自己的心宠时,更要不遗余力地尽善尽美了。
现在,随着冬天里养蝈蝈的人越来越多,蝈蝈葫芦也就有了更大的收藏群体,通过这小小的葫芦,都市人群也就有了通往田园生活的小通道,“回归慢生活”,同时还能触摸到历史中的点点滴滴,何乐而不为呢?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网-每日新报 2010-02-24
上一篇: [田磊]马街书会上的流浪艺人们
下一篇: 京郊匠人“灯笼张”寻找“传灯人”
标签:
【相关文章】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报告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
[郭平 张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度
[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
[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百年“纳顿”谁来传承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
回归生活,才算存活——非遗传承人的无奈与希望
温浩东:保留好彝族传统服饰的“火种”
记录中国非遗人的坚守与荣光——2017“中国非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刻版”生活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承人
[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采集的一些理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
[代表作]维吾尔木卡姆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
[王学思]把思考留给每一位观众——观纪录片《
[王宏刚]汗水入土悄无声
[冯骥才]活着的遗产:关于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调查
[刘晓春]文化本真性:从本质论到建构论
[王海晋]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
[萧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
[刘铁梁]内价值是民俗文化之本
《阿诗玛》国家级传承人毕华玉毕摩辞世
吴品仙:无偿传歌40载 侗歌声飘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