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聊斋之志,谱静月新篇|颂古之情义,明今世德尚
明朝万历年间,莱州有一陈姓书香世家。陈家世代学风淳朴、家世极为显贵,出了不少进士举人。到了陈添这一代,更是异常兴旺。
陈添作为陈家大公子,自小聪明过人,十七岁便拔得乡试头筹。
中举后,他在莱州百姓的送行下,骑着高头大马上京赴考。临行前,陈父悄悄给他塞了三十两银锭,让他在路上吃好住好,别亏待了自己。
陈父叮嘱儿子,钱不外露,否则可能因财招灾。陈添应下后告辞而去。
这日,陈添骑马来到一处山脚下,见周围风景秀丽,停马打算玩赏一番。
他从马囊拿酒菜出来之际,一不小心就把袋子里的银锭撒落了出来。此时刚巧有一个衣衫破烂的道士路过,上前对陈添说:“施主可是在赴京赶考”。
陈添称是,道士又说:“此处山顶是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若施主肯捐点钱在上面建一栋道馆,供奉天尊,当保佑你高中状元”。
陈添本就年少天真,没多想就答应了,然后捐给了道士一锭银子。道士眉笑眼开,邀请陈添到附近客栈住下,当个见证人,然后就着手请人盖起了道观。
陈添住了数日,玩遍了附近美景,便上山来向道士辞别。
此时,山顶的道观已造好了地基和墙壁,道士又对陈添道:“施主给的银两只够盖一半,不如好事帮到底,再捐点银两吧!”
陈添听了有些为难,但看见道士表情严肃,于是又给了他两锭银子。
道士接完银子再次强行把陈添留下,称要他参加道馆开光之礼,不然不灵验。陈添算了下行程日子,见离科举还有些时日便答应了下来。
如此这番眨眼过了十天,一座崭新的泥墙道馆终于建成,可道殿上的三尊真人天尊仅是泥像。道士又去对陈添说:“如今天尊神像需要上金漆,施主不如再给我二十两银子把这事办成了吧”。
陈添拒绝了,道士见他不给,就臭骂起来,见四下无人就动手要打陈添。
可怜陈添身骄肉贵,从出生到长大从未见过恶人,被如此一吓,就急忙把全部银两给了那个恶道士,然后想尽早辞别。
未料那道士伸手抓住他,恶狠狠的说:“我这道馆还缺一个道童,你就留下来做我的道童吧,将来修成正果,胜过你考试当官”。这时陈添哭了出来,苦苦哀求对方放了自己,可道士不听,几下就把他拉扯入一间柴房关了起来。
秋去冬天,半载一过,那科举已考完了,书生陈添且仍被恶道关着。
一日,陈添在柴房昏睡,突然被道士叫醒,命他上山砍柴,陈添被他打怕了,唯有听从。起来喝了两碗粥水,就拿着麻绳柴刀到山上砍柴。
砍了一会儿,陈添双手倍感酸痛不止,于是悲从中来,一下就哭了。
陈添伤心了好一阵,腹中饥饿难忍,想着再不吃饭,可能就会被饿死了。于是只能拿起柴刀,准备开始砍柴。
这时候,前面的山路上,突然走过来一个无比美貌的女子。女子来到陈添面前,看着他说:“那书生,你怎么不读书来山里砍柴,被人欺负了吗?”
陈添急忙抹掉眼泪,将自己上当受骗的事说了出来。
女子看着他说:“看不出来啊,我以为是小秀才被媳妇打骂呢?你竟然还是个举子?那道士也太可恶了,想要我帮你报仇吗?”
陈添一听忙点头说:“姐姐若肯帮我报仇,救我出苦海,我必定报答你”
但陈添心中也很怀疑,这女子虽然很美,但看起来娇弱,她难道是什么权贵家的女儿?单凭她自己,斗不过那恶道吧?
女子笑着说:“实不相瞒,我是山里的狐仙,救你很简单,但我想知道你要怎么报答我?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救你可是大恩。”
陈添听说他是山里的狐仙,心中吃了一惊。便说自己家中颇富,如能救他,可以千两银子为谢。
女子嗤笑说:“那道士贪你银子,我又岂会在乎这等俗物?这样吧,我救你后,提出一个条件,保证你能做到,也不会是坏事,你可答应?”
陈添连忙答应了,然后就带着狐仙女子,回到了道观外。
此时,那道士正从门里走出,见陈添带了一个美女子回来,手上又无柴便怒骂道:“好你个小畜生,叫你去砍柴,你倒是去调戏良家妇女了”
说罢就甩出鞭子要抽陈添。这时狐仙嘴里念动法咒,一股白烟从天而降,瞬间把道士身子捆住,那道士控制不住,两只手左右开弓,不断扇自己耳光,不一会脸就肿得像猪头一般,牙也掉了几颗。
狐仙一指,绳子就将道士绑着飞了起来,朝前面山中飞去。
片刻后,山中传来几声虎吼和道士的惨叫声。陈添吓得脸色惨白,觉得这狐仙女子虽然很美,但心肠却有些可怕,但自己找她来的,也不好说什么。
事毕,女子拍拍手对他说:“走吧,跟我去报恩了!”
陈添无奈,只好跟着女子进入深山,进入了一个山洞。
女子看着他,含情脉脉的说:“公子,今后一年,你就是我的人了,我们做夫妻耍子可好?我在山里修炼千里,很快就要飞升了,就是没有体验过男女之间的欢乐,想要尝试一下,免得空留遗憾,就这个条件,你能答应吗?”
陈添大吃一惊,心中有些不愿,但他刚才见识了狐仙的厉害,想想比那道士毒打还是好些儿,只能硬着头皮同意了。
女子上前抱住他,二人倒在洞中的干草堆里,十分的欢快。
一年后,狐仙产下一子,她对陈添十分深情。可是上界召唤,无奈只好飞升而去。陈添抱着刚满月的幼子,伤感又是无奈,出山后只好回老家。
陈父见儿子抱着孙子归来,大喜!数年后陈添再次赶考,终于中了进士。
申明:本文由静月斋原创(作者|唐有时),民间故事属虚构文学,目的是以故事观人生、明事理、知情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请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